文章详情页
  • 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

      寄生虫病根据病种不同,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做好个人防护等。儿童是寄生虫病最大的易感人群,做好儿童的个人防护,对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一、消除传染源

      (一)不喝冷水,不吃生食和不洁瓜果;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彻底煮熟食物,尤其是烧烤或进食火锅时;

      (二)教育小儿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的习惯;定期清洗玩具,或用0.05%的碘液擦洗玩具;

      (三)加强水源管理,避免水源污染;随地大小便,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不用新鲜粪便施肥;农村应推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在田里工作时须穿上鞋子;加强家畜管理,城市不养鸡、鸭、鹅;

      (四)托幼机构、学校应定期检查粪便,及早发现寄生虫病儿,以利彻底驱虫。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一)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可分为:

      1.经口感染。如食入被感染性蛔虫卵或阿米巴包囊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可感染蛔虫病或阿米巴病。

      2.通过吸血的媒介昆虫传播。如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3.经皮肤感染。如钩虫的丝状蚴可直接钻入寄主皮肤而使之感染。

      4.经胎盘感染。如先天性疟疾、先天性弓形虫病等。

      5.经呼吸道感染。如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系经鼻腔粘膜感染的。

      6.其他方式。如输血可感染疟原虫等。

      (二)寄生虫病的传播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流行,如:

      1.媒介昆虫或中间寄主的存在。

      如疟原虫、丝虫等需要在特定的昆虫(按蚊、库蚊)体内发育繁殖后才能传播。有的寄生虫需在2个或2个以上中间寄主体内发育后才能感染人,如中华分支睾吸虫需在淡水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后才能感染某些淡水鱼,在鱼体内发育为囊蚴才能感染人;因此这此寄生虫病的流行区受媒介昆虫及中间寄主分布范围的影响。

      2.适宜的发育环境。

      如蛔虫卵需在土壤中,经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有氧条件下发育成感染性虫卵。

      3.不良的卫生和饮食习惯。

      有些地区有生食(如食鱼生粥、醉蟹)的习惯而感染中华分支睾吸虫病和。

      三、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无免疫力的人群或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均易感染当地流行的寄生虫病,例如大量移民自非流行区迁入疟疾流行区时,往往会出现疟疾的暴发流行。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生活条件、风俗习惯等均可影响某一流行环节而影响流行。因此当存在以上 3个环节时,即可发生寄生虫病的流行,反之如切断某一环节,就可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

    2014-09-19 17:18:02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