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最初的抗寄生虫药是金属类药物。须彻底地治疗每一可疑部位防止复发。在使用药物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使用。
一、寄生虫病的治疗原则
以消灭寄生虫为主,根据虫种采用最有效的驱虫药物。在感染较重而寄主较衰弱时,可给予支持疗法,有外科并发症时应及时进行外科处理。
1.药物治疗:
以消灭寄生虫为主,根据虫种采用最有效的驱虫药物。可以根据虫的种类,体质的强弱,症情的缓急等不同,分别选用和配伍适当的方药。如有积滞者,可配伍消导药;脾胃虚弱者,兼补脾胃;对于体弱的患者,应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旋;虫症在腹痛较剧时,通常以安虫主,而在疼痛缓解之后,再行驱虫。
2.支持疗法:
在感染较重而寄主较衰弱时,可给予支持疗法。
3.其他:
当有外科并发证时应及时进行外科处理。
二、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寄生虫病是传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同样也经历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流行过程必须具备的3个基本环节,阻断这3个环节是防治传染病的关键。而寄生虫病又有其特点,这就是流行广、感染者众、与外界环境关系密切等:
1.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病种不同,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控制传染源:
彻底治疗患者或宿主,以达杜绝传染源的目的。
3.切断传播途径:
广泛开展卫生宣教,使人人了解寄生虫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方法。在广大的农村应做好粪便的无害化管理,减少虫卯和幼虫侵入人体的机会;消灭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如钉螺、蚊子等,以切断传播途径。
4.做好个人防护:
儿童是寄生虫病最大的易感人群,做好儿童的个人防护,对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应教育小儿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不吃生瓜果。另外,对血吸虫、钩虫的疫区,接触疫水时,也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体内寄生虫病的治疗
主要是药物治疗,最初的抗寄生虫药是金属类药物,副作用很大。近十多年来,化学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广谱、低毒、高效、短疗程、易于服用是抗寄生虫药的发展趋势。在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时,应掌握下列几个原则:
1.根据患儿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疾病的程度选用药物;
2.使用口服抗寄生虫药时,应在空服时服用,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3.服用无导泻作用的驱虫药数小时后,可加用导泻药,以避免死虫在体内分解;
4.一次无效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重复驱虫。
2014-09-19 17: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