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寄生虫病的诊断检查和鉴别

      寄生虫病发病主要取决于侵入体内的寄生虫数量和毒力以及寄主的免疫力。侵入的虫体数量愈多、毒力愈强,发病的机会就愈多,病情也较重。寄主的抵抗力愈强,感染后发病的机会就愈小,即使发病,病情也较轻;寄生虫病发病的过程是寄主与虫体相互斗争的结果。

      一、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检查

      (一)病原学诊断

      在体液或分泌物中查找虫体,如粪便涂片或集聚法检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包囊或蠕虫卵,末梢血液涂片找疟原虫等,寄主组织内的寄生虫则可通过活体组织检查或穿刺检查而确诊。

      (二)免疫学诊断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皮内试验和血清免疫试验。皮内试验又可分为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肺吸虫皮试等属前者,可作为临床过筛或流行学调查。利什曼素皮试等属于后者,只在疾病恢复期出现阳性反应,仅能用作流行学调查,了解该病过去在该地的流行情况。

      目前常用的血清免疫学试验有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IHA)、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T)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前者灵敏度较高,后两者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寄主的特异性抗体,目前也已建立检测虫体循环抗原或排泄抗原的方法,以作早期诊断及疗效的考核。

      (三)流行学史

      来自疫区,如血吸虫病有疫水接触史、肺吸虫病有吃不熟的石蟹史等。

      (四)临床表现

      各有其临床特征,末梢血液嗜酸粒细胞往往增高。

      (五)其他检查

      如超声检查、CT检查等。

      鉴别诊断

      与蛔虫病、蛲虫病相鉴别。

      二、寄生虫病的鉴别

      (一)带虫者、慢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1.带虫者:

      感染寄生虫后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2.慢性感染:

      一种病毒能在宿主或细胞培养上继续复制而不杀死宿主或整个细胞培养。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于机体血液或组织中,经常或间断地排出体外;发病进展缓慢。

      3.隐性感染:

      人体感染寄生虫以后,没有出现明显临床表现,也不能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寄生现象。

      (二)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

      1.幼虫移行症:

      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长期存活和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称幼虫移行症。根据幼虫侵犯的部位不同,分为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2.异位寄生:

      有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内寄生并引起异位病变的现象。

    2014-09-19 17:17:07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