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蛔虫病的药膳食疗方法

      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小儿肠道寄生虫病。环境被蛔虫卵污染,是婴幼儿感染的主要来源。儿童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多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

      蛔虫病药膳食疗推荐:(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请咨询医生)

      1、丝瓜仁

      原料:黑生丝瓜子适量。

      制法:将黑生丝瓜子去壳取仁即成。

      功效:安蛔驱蛔,杀虫通便。适宜蛔虫病,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面有虫斑等。

      服法:清晨空腹嚼烂食之。>5岁儿童30粒/次,<5岁儿童20粒/次,1次/d,连服2~3日。

      2、莱椒散

      原料:莱菔子(胡萝卜子)5~9 g,花椒末3~5 g。

      制法:将莱菔子微炒香,研末,与花椒末拌匀即成。

      功效:健脾驱蛔。适宜蛔虫病,症见脐周腹痛,胃脘嘈杂,恶心呕吐,面黄肌瘦等。

      服法:空腹服下,2次/d,连服2~3日。

      3、桃叶汁饮

      原料:鲜桃叶30~60片。

      制法:把新鲜桃树叶择洗干净,打烂即成。

      功效:安蛔驱虫。适宜蛔虫病,症见小儿脐周腹痛,鼻孔作痒,饮食欠佳,睡中蚧齿流涎,面黄肌瘦等。

      服法:开水冲泡,连渣服下,3次/d,连服2~3日。

      4、胡椒绿豆散

      原料:胡椒、绿豆各4大粒。

      制法:将上2味同研成细末即成。

      功效:安蛔止痛。适宜蛔虫病,症见突然发生胃脘及右胁部疼痛,痛引背心及右肩,并常伴蛔虫吐出,平时脐周腹痛时作,面黄肌瘦,鼻孔时痒等。

      服法:少许酒调服,3次/d,连服2~3日。

      5、炒香榧子

      原料:香榧子肉50粒。

      制法:将香榧子肉炒熟即可,不可炒焦。

      功效:安蛔消积,杀虫通便。适宜蛔虫病,症见脐周疼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面黄肌瘦等。

      服法:适宜于>5岁儿童食用,清晨空腹细嚼咽下,2粒/(岁,次),3次/d,连服l周。<5岁小儿,须将香榧子研成细末,用温开水吞服,1 g/(岁,次),3次/d,连服1周。

      温馨提示:对病人和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驱虫治疗既可降低感染率,减少传染源,又可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驱虫时间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服药。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2014-09-19 17:03:53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