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表皮囊肿的分型和预防

      表皮样囊肿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甚至在尸检中可以发现。在位置上可以发生在脊柱或颅内。平均发病年龄35岁,女性患者多见。从新生儿到80岁老人均有报道,以20~50岁多见,占70%以上,高峰年龄在30~40岁本囊肿较少见,一般统计占颅内肿瘤的0.5%~1.8%,在日本可高达2.2%男性略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25∶1。

      一、表皮囊肿的分型

      1.桥小脑表皮样囊肿

      最常见部位,常以三叉神经痛起病(70%),往往有患侧耳鸣、耳聋,晚期可出现桥小脑角综合征。神经系统查体发现第V,VII,VIII颅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面部感觉减退、面肌力弱、听力下降和共济失调,少数病人舌咽神经、迷走神经麻痹等,岩骨尖板障内表皮样囊肿也可引起第V、VIII颅神经功能障碍。

      2.鞍区表皮样囊肿

      肿瘤位于鞍上所引起的症状与垂体瘤相似,常以视力减退、视野缺损为早期的临床表现,久之可引起视神经萎缩。少数病人出现内分泌障碍,表现为性功能减退、多饮多尿等垂体功能不足和下丘脑损害症状。肿瘤向前发展可出现额叶症状,向后突入第三脑室可有颅内压增高症状,一般病情进展缓慢。

      3.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

      大脑、小脑及脑干均可为发病部位。依肿瘤所在部位出现相应的症状。大脑半球肿瘤常有癫痫发作、精神症状及轻偏瘫症状,小脑肿瘤多出现眼震、共济失调等,脑干肿瘤科出现交叉性麻痹,病侧第VI、VII颅神经麻痹和对侧强制性轻偏瘫。

      4.脑室表皮样囊肿

      初期很少用症状,一般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及颞角,可增长很大,甚至充满脑室,阻塞脑脊液循环而产生颅高压症状,肿瘤发生于三脑室、四脑室者少见。

      5.颅骨表皮样囊肿

      可发生在颅骨任何部位,但往往好发于中线或近于中线(额、枕)或在颞骨。在临床上常是偶然发现颅骨表面隆起多年,触之橡胶感,无压痛,也可移动或固定在颅骨上。中线病变接近鼻梁或窦汇的机会很大,当囊肿向颅内扩展可累及大静脉或深入脑组织下面,这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二、 表皮囊肿的预防

      1.食物多样化、搭配合理化:

      要保证摄取均衡全面的营养,每日食物多样化是必需的,即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展示的五大类食物的比例进行搭配。

      2.少量大餐、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对于放化疗及手术后的病人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增加进餐次数可以达到减轻消化道负担,同时增加食物摄入量的目的。

      3.不宜忌口:

      忌口应根据病情病性和不同病人的个体特点来决定,不提倡过多的忌口。一般患者需限制或禁忌的食物有:高温油炸、烟熏烧烤、辛辣刺激、油腻生硬的食物等。

      4.多选择具有抗癌功效的食物:

      蔬果类(如芦笋、胡萝卜、菠菜、西红柿、西兰花、薯类、猕猴桃、柑橘)、大豆及其制品类、食用菌、坚果、海藻类、薏米仁、牛奶、鸡蛋等。

    2014-09-18 17: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