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儿的口腔里牙龈边缘可长着像芝麻大小、数目不一、高出牙龈表面的黄色小球球,看起来很像乳牙,实际不是真正的牙齿;有的在上腭中央也有数个黄色小点,人们俗称为“马牙”。医学上称为“上皮珠”。这是因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细胞聚集和角化而形成的。经吮乳、吃奶等的摩擦,“马牙”大多数在 1个月内会自行脱落,而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也不会引起疾病,完全属于正常生理过程。
婴儿马牙的症状:每个新生儿在口腔的两侧颊部都各有一个较厚的脂肪垫隆起。因个体差异,有的新生儿更为明显,民间俗称“螳螂嘴”。旧习俗认为“螳螂嘴”妨碍新生儿吃奶,要把它割掉。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应该知道,新生儿颊部的脂肪垫是每一个正常的新生儿所具有的,它不仅不会妨碍新生儿吸奶,反而有助于新生儿的吸吮作用,属于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
婴儿马牙的并发症:本病属于良性疾病,一般没有并发症。有些落后的地方仍有习惯用针刺破马牙,患儿可因此造成细菌感染,由于患儿年龄小,抵抗力低下,严重的细菌感染可以直接进入脑组织以及血液循环,可造成脑炎以及脓毒血症。可影响到孩子智力、运动发育,脓毒血症可直接危及生命,故应引起重视。
婴儿马牙的家庭护理:父母亲用不着感到担心,更不要用针挑,用布擦,否则会弄出毛病来。因为新生儿口腔粘膜很娇嫩,一擦、一挑就很容易损伤口腔粘膜,感染细菌,甚至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
婴儿马牙的误区:有的宝宝因为生病而吃奶减少,哭吵,母亲就到嘴巴里去找“原因”,当发现了这些“马牙”时,就认为是“马牙”引起宝宝不吃奶,于是挑“马牙”的毛病。这样做非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口腔溃烂、感染,并且还延误了真正需要治疗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时间,真是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对“马牙”千万不能去挑,不能去擦,保护好孩子的口腔粘膜。孩子不吃奶是有病的表现,应阿及早去医院检查出真正的病来,并且要积极治疗,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这并非“马牙”引起的毛病,反而对“马牙”要加以保护。
2014-09-16 17: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