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不仅仅是由于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的片面性认识和错误理解,相当一部分人和本身的性格基础以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尤其和焦虑障碍关系尤为密切。
恐艾症的预防:
1、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艾滋病毒;不要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可使用安全套;不与别人共用针头,使用已消毒注射器;小心使用血制品。
2、 普及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了解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及预防方法。
3、 加强对性知识的教育。有心理问题要及早寻求医生的帮助。
4、心理咨询:这是解决恐艾症的根本方法,恐艾症属心理障碍,只有通过心理咨询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心理咨询能够找到患者形成心理障碍的根源,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心理咨询专家或咨询师灵活运用各种心理学的方式方法来一步步的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而治愈患者的这一心理障碍。
5、尝试转移注意力:将精力集中在工作或学习上,以减轻忧虑和担心,你会发现,很多所谓的症状会在不久之后不治而愈。
然而对于艾滋病恐惧症心理治疗是必须的,但很多患者早期一般不会想到接受心理治疗,很多人认为这不是心理疾病,自己的担心是完全正常的,尤其是那些有过高危行为的人。只有到多次检查之后,仍不能摆脱自己的担心和痛苦之后才会想到求助于心理医生。并不是所有的艾滋病恐惧症都可以简单的归到某一类,很多患者是多种表现同时存在,所以需要接受综合的心理治疗。
恐艾症的症状:
1、疑虑,恐惧
(1)对偶然出现的一些与艾滋病的共同症状如皮疹,发烧,淋巴结肿大等具有强烈的不安感。总是感觉自己的体温不正常、身体虚弱无力等等,把艾滋病的症状套在自己身上。
(2)、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医生的判断或是检查的阴性结果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者现有试剂检测不出自己的病毒等等。或是心理负担可得到暂时的解脱。但没过多久,新的疑虑再次产生,使其不得不再次到医院要求检查。
2、抑郁
出现恐艾症的患者多数是在某些情况下偶然出现的一些可能感染感染艾滋病的行为如:不当性行为。出于对家庭责任感或是自身道德感的谴责,出现情绪低落,对外界丧失兴趣、不想说话、不想活动、吃不下、睡不着,常常悔恨责备自己,对前途悲观绝望,丧失信心。在压力下,非常容易出现一些疲乏无力、肌肉酸痛及腹泻等一些躯体症状。这也导致了患者更加的悲观。压力更大。恶性循环下更容易出现抑郁的症状。
2014-09-14 17: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