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确诊方法

      甲状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包括乳头状癌、滤泡型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四大类,髓样癌及未分化癌一般不易混淆。所以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时需要通过检查血管、包膜侵犯状态,只要具备癌细胞核的特征,不论病灶多么局限于包膜内或小到显微镜下才能找到的微小病灶也可基本确诊。

      1、检查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1)颈部淋巴结触诊。应包括颏下、颌下,沿胸锁乳突肌前后缘自上而下,重点检查气管旁、颈内静脉周围、锁骨上区、颈后三角区,记录肿大淋巴结部位、大小、数目、质地、活动度等。

      (2)FANC检查。应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多点取材,一次阴性不能轻易排除肿瘤诊断,应反复多次检查。

      (3)重视物理检查。对可疑甲状腺癌患者应首先详细体格检查,获得第一手资料。观察颈部外观、气管位置、颈及胸部有无静脉曲张;进行甲状腺触诊,分辨结节与甲状腺关系、大小、活动度等性状;全方位颈部淋巴结触诊。

      2、首要检查项目

      (1)病理学检查。瘤体大小不一,微小病变瘤体直径<1.0cm,大的瘤体直径可超过10cm,小瘤体为实体性,硬而坚实,一般为单发,多见包膜,常浸润正常甲状腺组织,大瘤体硬韧且呈囊性,切面暗红色,胶样物很少,常有钙化,包膜不完整,囊内含有棕色或褐色囊液,可见乳头状突起。镜下可见瘤体组织由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中心为纤维血管束,外覆单层或复层上皮细胞,核圆或椭圆,有细小核染质分布,典型者呈磨砂玻璃样表现,偶见核分裂现象。散在较多钙化砂粒体,肿瘤组织可仅生长在包膜内,也可浸润到包膜外,或使淋巴管及血管受累。

      (2)B超检查。甲状腺正常大小或体积增大。可发现低回声的实体性肿块,病灶内回声不均,后方回声衰减,可见粗糙或砂粒状钙化的强回声点,病灶边界不清,包膜可不完整,或见到病灶内部液性暗区,周围血流较丰富。

      (3)CT和MRI检查。能清楚定位甲状腺癌瘤位置、大小、对周围组织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确定肿瘤分期。

      (4)放射性核素检查。131I或99mTc示踪扫描显示结节为吸收功能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冷结节”同时也可发现转移灶。

      (5)FANC检查。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c恶性表现不明显,核内可见圆形、大而空亮的包涵体,也可出现酸性合体细胞、砂粒体细胞,胶质消失。偶见核大小不一,染色质深,核仁增大。

      3、次要检查项目

      (1)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清T4、T3、FT4、FT3、TSH水平多正常。

      (2)喉镜、气管镜检查。观察声带活动状态,评估喉返神经受累情况。观察肿瘤是否浸润气管。

      (3)X线检查。颈部软组织正侧位X线平片,观察气管有无移位、管腔有无狭窄、上纵隔是否增宽、椎体有否破坏。肺转移时胸片可见一侧或双侧肺野粟粒样或多发片块状、棉絮状阴影。骨转移常发生在颅骨、胸骨柄、锁骨、肋骨、脊椎骨等,骨骼X线平片表现为溶骨性破坏,无骨膜反应。

    2014-09-13 17: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