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口腔细菌引起的骨创感染。多认为创伤和感染及拔牙窝大是其主要病因。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疼痛发生的时间、诱因、程度,拔牙窝是否有空虚或腐败坏死物,结合好发人群、口腔卫生情况、拔牙术后护理情况,进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拔牙3~4天后出现剧烈持续性疼痛,并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疼痛持续可长达十余日。
2、拔牙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坏死的残留血凝块,如用棉球蘸取内容物嗅之有恶臭。
3、拔牙窝骨壁有明显触痛,创口周围牙龈略红肿。
4、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压痛。
二、疾病鉴别
1、拔牙术后反应性疼痛
反应性疼痛术后当日即出现,疼痛一般不严重,呈逐渐减轻趋势,3-5天内基本消失,检查拔牙创血凝块基本正常。而干槽症则是于拔牙后2-5天再次出现的剧烈疼痛,放散痛,持续时间长。
2、拔牙术后感染
咽颊前间隙感染,术后疼痛,开口受限严重,伴有吞咽困难,下颌角内侧明显压痛,第三磨牙佘策下后方红肿、压痛,穿刺有脓液。而干槽症临床表现主要是剧烈的自发性疼痛,没有明显软组织肿胀,也没有脓液。
1)、牙齿感染症状为疼痛如局限于某个牙齿并是由甜或冷引起,常为龋已接近含有神经的牙髓而致。这样的痛常很快地消失。患者应避免引起疼痛的刺激,用较温和的镇痛剂,并应尽快就诊。
2)、常由热或冷加重的拖延不去的牙痛和偶尔冷能减轻的牙痛,常指示牙髓呈不可复性的损伤。这种情况常导致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根尖周感染常伴有相连的软组织肿胀,多发生于未治疗的牙髓炎。可用扪诊或用压舌板作叩诊进行诊断。如一侧上颌后牙皆对叩诊敏感,应疑有上颌窦炎。
3)、正在萌出或阻生的磨牙,特别是第三磨牙,能引起疼痛和邻近软组织炎症(冠周炎),引起急性口周肿胀较少见的原因包括牙周脓肿,感染的囊肿,关节炎,变态反应,涎腺阻塞或感染,扁桃体周围感染。
预防干槽症的发生,除尽量减少创伤,预防感染,尽力缩小创口外,在创内置各种制剂,均有不同的预防功效。并适当减轻工作强度,注意休息,睡眠充足。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拔牙后24小时内不做剧烈的鼓腮漱口或吮血吐出的动作,尽可能保护拔牙创口内的凝血块不被破坏。
2014-09-13 17: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