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又到了秋季进补的季节,牛肉、羊肉、芡实、山药,被统统装入积极进补者的胃囊,专家提醒大家,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以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
秋凉话秋补进补应对症
进补是好事,但是补错了可不是闹着玩的,李平院长说秋季进补以补虚为主,千万不能虚实不分。
阳虚的人:大多怕冷,面色苍白,吃东西一凉就腹泻,还常常腰膝酸软。有这些症状的人可以多吃羊肉、桂圆、狗肉等发热的事物;
阴虚的人:一般身体瘦弱,且经常腹泻,这类人最突出的症状就是口干舌燥,手心发热,出虚汗。秋季这些人可以多吃藕片、阿胶枣、山药、梨、葡萄、木耳等;
气虚的人:总是乏力、气短、他们应该吃一点人参、黄芪、小米粥和大枣;
血虚的人:让人觉得面色蜡黄,自我感觉总是头晕,记忆力减退,心慌,这些人可以用阿胶煮粥。
另外,如莲子、扁豆、山药,对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有健补之效。银耳、百合,乃益中补气,滋养润燥的食品,对口干唇焦的秋燥症候,有补益作用。银耳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及铁、镁、钙、磷等,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等作用。百合有清心安神、滋肝的功效。
专家特别提醒老年人和患有慢性胃炎、肠炎的人,由于脾胃功能减弱,立秋后千万不可贸然进补,更切忌进食大量含有阿胶、鹿角胶的补品,否则会因“虚不受补”而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专家强调,祖国医学在养生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秋季养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个 “和”字,并总结概括为:“调和情志,远离悲秋;秋冻有节,和用强身;饮食调和,润肺防燥;健身锻炼,动静和谐;注重预防,和而安康”。[page]
秋补有五忌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以补阴为主,但是也有禁忌,归纳起来应注意五个方面:
一忌没病狂补。有的人明明平时活蹦乱跳,身体健康,到秋天,别人补,自己也要补,特别是一些女性,自己一点也不虚,只是觉得常吃阿胶气色好,美容,经常到药店买来煮粥喝。但是体质不能的人耐受程度也不同,本来身体就不虚吃多了反而上火。
二忌参杞乱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实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多种症状,甚至会诱发或加重多种疾病。
三忌虚实反补。“虚则补”是中医的防病、治病的原则之一,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区别。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秋季干燥,虚火旺盛,这时食补最忌讳像甲鱼、人参等大补的材料,而是应该多吃些润肺补气的食物,例如黄鳝、瘦肉、莲藕、百合等食品。
四忌多多益善。所谓“过犹不及”,补药服用过量对身体反而有害。另外,还有很多补药是药食同源的,比如羊肉、牛肉、狗肉,补的同时还可能引起发胖,即所谓的“贴秋膘”,实际上,贴得太多太猛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肥胖还会带来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文明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因此,进补要适量,每周两到三次即可。
五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
温馨提示:看了上面秋季养生的介绍,详细各位多秋季饮食养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科学安排自己的饮食,才能让身体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秋季养生保健》《秋季养生计划》】
2014-09-05 16: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