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疖病实际上是毛囊炎向深部发展而成的急性脓肿,因此疼痛加重,疖肿处皮肤呈圆形突起,表面皮肤紧张,突起处初为一硬结,当局部出现脓肿时,表面变薄,呈黄白色,有波动感。
毛囊炎诊断根据以下几点:
1.皮损初起为粟粒大小红色毛囊性丘疹,以后顶部化脓形成小脓疱。皮疹散在发生,不相融合。
2.脓疱破裂后可排出少量脓血,或干燥结痂,约1周后脱痂而愈,一般不留痕迹,但易复发。
3.皮损好发于多毛部位,如小腿、头皮、外阴及四肢其它部位。
4.自觉轻微疼痛。
毛囊炎的鉴别诊断:
1、疖:疖是葡萄球菌所致的深部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的化脓性炎症,故炎症浸润深而大,局部红、肿、热、痛明显,中央有脓栓,易于鉴别。
2、痈:表面有多个蜂窝状脓栓,局部红肿更为明显,疼痛剧烈,全身症状明显有助于鉴别。
3、痱疮:亦称假性疖病,是汗腺化脓感染所致,常与红痱同时存在。好发于小儿头皮等处,似疖肿,但无脓栓,浸润较局限,且局部疼痛与周围炎症不如疖明显。
毛囊炎怎么预防:
一、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
二、外用杀菌、止痒和保护的药物。家里可自备肤力康使用。
三、抗生素。
四、物理治疗:紫外线、超短波等。
五、调节免疫:转移因子 4ml 皮下注射 1/2日。
外阴毛囊炎治疗:
1.一般处理 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外阴清洁、干爽,高锰酸钾液坐浴。
2.全身用药 感染严重者全身用抗生素。
3.局部处理
①形成脓疱时可予消毒后刺破,清除脓液,涂以磺胺或抗生素软膏。
②疖肿早期避免挤压,热敷或红外线照射,涂敷50%鱼石脂软膏。
③用0.25%普鲁卡因液10~20ml加青霉素40万u作疖肿周围封闭。
求医网温馨提示:忌油腻、燥热食物(肥肉、油炸食品)。
【参考文献:《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皮肤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
2014-08-29 16: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