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怎么预防小儿肠套叠

      每年的冬春季节是急性肠套叠的高发期,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4-7月时为高峰期。

      引发肠套叠的原因很多,10%-30%的患儿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由于食物、炎症、腹泻、寄生虫等原因,刺激肠道产生痉挛,造成肠道运动节律失调,而使某段肠管套入另一段肠腔引起剧烈腹痛间歇性发作。

      典型的肠套叠有四大症状:

      1、阵发性规律性哭闹;

      2、呕吐;

      3、便血(多为果酱样稍暗红色血便);

      4、腹部腊肠样包块。

      一般80%的患儿发病后首先出现呕吐,起病8-12小时排出果酱样大便或血与黏液混合的胶冻样大便。如果两段肠管套入的时间过长,就会出现肠坏死、肠穿孔、肠粘连等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由于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弱,其最早症状只表现为阵发性的哭闹,往往不能引起家长的注意及时就诊。

      怎样预防婴儿肠套叠?

      虽然至今肠套叠的具体病因仍不明确,但专家一致公认肠道蠕动功能的紊乱是其直接原因,像发病前的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肠壁淋巴滤泡增生、肠炎、发热、饮食不规律、患儿肠道对添加的某种辅食过敏或反应较激烈等,均可作为诱因,诱发肠道蠕动功能紊乱,从而形成肠套叠。

      因此,近期天气明显变化,家长要及时防治孩子的上感、腹泻等疾病,4-6个月添加辅食时要循序渐进,饮食要规律,如果突然出现阵发性规律性哭闹,一定要引起警惕,特别是大便为血样或水果冻样,更应尽早到专业医院就诊。

      婴儿肠套叠治疗:气灌肠疗法使肠管复位

      婴儿肠套叠虽然来势凶猛,但是对阵发性哭闹的孩子,怀疑是肠套叠时,就应争取时间,迅速到医院就诊,凡病程在48小时内的原发性肠套叠,无脱水症,腹不胀,可以用气灌肠疗法使肠管复位,复位率在95%以上,晚期病情严重,需手术治疗。

    2014-08-29 16: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