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直立性低血压的治疗

      直立性低血压是内环境稳定受损的常见临床表现,见于15%~20%的一般 老年人 。其患病率随年龄、患心血管病和基础血压的增高而增多。许多老年人其体位变化时血压有大范围的变化,并与其基础卧位收缩期血压的高低密切相关。即当基础卧位收缩期血压最高时,体位性的收缩期血压下降最大,直立性低血压立位时收缩期血压下降320mmHg(2.7kPa)。直立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即使在无其他自律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证据者中也是如此。

      治疗:

      西医

      1、一般处理:睡眠时可将床头抬高20~30cm;起立下床时动作要缓慢;下地直立后进行全身肌肉运动,促使静脉血液的回流,可预防晕厥的发生,或穿有弹性的紧身衫裤。

      2、交感神经兴奋剂治疗:如服用麻黄素,每次25mg,3~4次/日;或服用苯丙胺,每次10~20mg,2~3次/日,但疗效不稳定。也可用吲哚美辛(消炎痛)遏制前列腺素合成,每次25~50mg,2~3次/日。

      3、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严重者可试服泼尼松等,如9α-氟氢可的松(fludrocortisone)内服,每天量为0.1~1mg,从0.1mg开始,直立时不出现姿位性低血压或体重明显增加时减量维持。卧位高血压型者宜严密观察。

      4、左旋多巴/苄丝肼(美多巴)与单胺氧化酶遏制剂合并治疗:左旋多巴/苄丝肼(美多巴)可改善锥体外系症状,开始剂量为每次125mg,逐渐增加至每次250mg,3~4次/日,随时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剂量。用单胺氧化酶遏制剂(MAO1),如异烟肼、呋喃唑酮等口服,促使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的释放和遏制交感神经末梢的重吸收,服用后常使血压增高;严重病例亦可同时应用富含酪胺(tyramine)食物治疗。但治疗期间,每天早晚应测量血压。

      中医

      辨证论治:

      1、脾虚气陷证:眩晕,气短,脘腹坠重,食后尤甚,神疲乏力,食少,面色萎黄,血压低,舌淡,苔薄白,脉缓弱。补气升提。补中益气汤加减。

      2、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头晕,多梦,健忘,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脉弱。补益心脾(气血)。归脾汤加减。

      3、心阳气虚证:心悸气短,头晕头痛,胸闷,多梦,健忘,神疲乏力,畏冷肢凉,面白,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温补心阳。保元汤加减。

      4、脾肾两虚证: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气短,食少腹胀,便溏,小便频数,余沥不尽,腰膝酸软,血压低,舌淡,苔白,脉弱。补益脾肾。大补元煎加减。

      5、肾阳虚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腰痛,小便清长或余沥不尽,夜尿多,性欲减退,面色白,血压低,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温补肾阳。金匮肾气丸加减。

    2014-08-08 09: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