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脂溢性皮炎是多发生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的一种慢性皮肤炎症,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典型损害为暗黄红丘疹或斑片,边缘清楚,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可能与皮脂溢出、微生物、神经递质异常、物理气候因素、营养缺乏以及药物等作用有关。此外,精神因素、饮食习惯、B族维生素缺乏和嗜酒等,对本病的发生发展也可能有一定影响。泛发而顽固的脂溢性皮炎可以是HIV感染重要的皮肤症状。
面部脂溢性皮炎在临床上可分为脱屑型和结痂型两类。前者临床表现皮损呈片状,表面有干燥性糠秕样鳞屑,基底部淡红或苍白。发生在头部者,梳发时或搔抓头皮时有较多的糠秕样鳞屑飘落,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结痂型鳞屑较厚,堆积成灰白色的一层油腻性痂皮,因瘙痒搔破后可发生糜烂渗液,结成浆液性黄色痂;发生在皱折部红斑边界清楚,鳞屑少,表面柔软而湿润;发生在头面可伴有脱发及眉毛脱落。
2014-08-07 16: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