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麦粒肿的诊断

      麦粒肿俗称“针眼”, 是一种常见的服脸腺体化脓性炎症,据发病部位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初发病时眼脸红肿,有硬结,疼痛,数日后出现脓点,溃破溢脓后自愈。早期可局部热敷,点抗生素眼药水和眼药膏,脓肿成熟未破时严禁挤压,必要时可手术切开排脓。睑腺的感染性炎症为睑腺炎,俗称麦粒肿。体弱、屈光不正及便秘可能为其诱因。

      临床表现

      1.眼睑局限会出现一些症状,例如是热、红、肿、痛,如果发生在外眦部的话,会伴随着外侧球结膜水肿,所以大家要注意。

      2.发病3-5天,脓点形成,外麦粒肿脓点在皮肤面,内麦粒肿脓点在睑结膜面,脓点自行穿破后炎症迅速消退。

      3.重者常伴耳前或颌下淋巴肿大、压痛及全身症状。

      西医诊断标准

      内睑腺炎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1)眼睑限局性红肿、疼痛,触之可及硬结及压痛。

      (2)睑板腺导管开口处充血、隆起,可伴有结废水肿。

      (3)数日后硬结变软,脓肿形成,脓点出现在睑结膜面。

      (4)脓肿破渍后脓液排出,红肿消退,症状缓解。

      (5)耳前或顿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6)重者可有全身发热等症状。

      中医诊断标准

      发病常因风邪外袭,客于胞睑而化热,风热煎灼津液,变生疮疖;过食辛辣炙腐,脾胃积热,循经上攻胞睑,致营卫失调,气血凝滞,局部酿脓;或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湿热蕴结于胞睑而致。若余邪未清,热毒蕴伏,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而易感风邪者,常反复发作。

      中医诊断依据

      初起胞睑痒痛,睑弦微肿.按之有小硬结,形如麦粒,压痛明显。局部红肿疼痛加剧,逐渐成脓,起于睑弦者在睫毛根部出现脓点,发于睑内者,睑内面出现脓点,破溃或切开排出脓后,症情随之缓解。

      应注意与下列病鉴别

      (1)睑板腺癌:睑板上肿物发生在老年人,或手术刮除后在原处复发.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2)霰粒肿继发感染与内麦粒肿的鉴别:前者先有无痛不肿的结节或肿块,口后才有红肿痛的症状。而后者起病急,红肿痛结节同时出现.

      麦粒肿治疗原则

      (1)早期热敷或理疗。

      (2)服部应用抗生素滴眼液和眼膏,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3)脓肿形成后,经睑结膜面作垂直于睑眼的切口切开排脓、引流。

    2014-08-07 11: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