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诊断附睾炎概要:
(1)问诊:主诉阴囊肿痛不适,腰酸腿困。同时问寒热,问便溺,问疼痛。
(2)切诊:切脉,检查可触及附睾增大、变硬,伴轻度压痛,患侧输精管增粗。附睾呈结节状,子系粗肿,轻微触痛,或牵引少腹不适,多无全身症状。
(3)望诊、闻诊:望诊阴囊肿大,闻诊无特殊发现。
2、中医诊断附睾炎辨证要点:
(1)湿热下注,下迫扰精:湿热循经下注,伤及肾子血络;湿热蕴结下焦,络破血伤,则会阴疼痛;湿热下注于阴部故阴囊肿胀潮湿;湿热之邪影响膀胱气化则小便短赤,淋漓不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均为湿热内盛之象。相当于急性附睾炎有湿热表现者。
(2)肝郁气结,气滞痰凝:临床上多见于成人。郁怒伤肝,肝郁气结,经脉不利,血瘀痰凝,湿热内蒸,发于肾子,损伤肾子血络,致阴囊肿大,附睾头或附睾尾肿大,有触痛。湿热瘀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故见阴囊肾子胀痛不适,阴囊部隐痛、发胀、有下坠感,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同侧大腿根部,出现腰酸腿困,有时小便黄赤,射精时腹股沟部抽痛。可有急性子痈发作史。检查可触及附睾增大、变硬,伴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增粗。附睾结节,子系粗肿,轻微触痛,或牵引少腹不适;多无全身症状;舌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弦滑。
(3)肝肾亏虚:多为久病,硬结不消,时有隐痛,口干,溲赤腰酸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3.西医诊断常见方法
(1)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可达(2~3)×109/L。尿道分泌物可做染色或非染色检查。尿液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
(2)超声(B超)检查:
急性者为弥漫性肿大,形态不规则,以尾部明显。而慢性期附睾表现内部回声不均匀,回声增多增强,或出现线状强回声及形态不规则的强回声光团,因病程迁延1月以上,回声增多,诊断为慢性附睾炎,其血流相对较少,表现为稀疏的血流信号。可以确诊,并排除其他阴囊内病变,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3)磁共振检查
附睾炎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其T2加权象上附睾信号可与睾丸信号相同或高于后者。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诊断都要首先分清急性期和慢性期,附睾炎急性期多以突然发病肿胀疼痛,痛连腹股沟,严重时阴囊皮肤灼热潮红,或酿脓破溃,流出黄稠脓液。全身可有恶寒、发热、口干、口苦等症。红肿、疼痛为发病的主要的特点,病程很短;慢性附睾炎,常见肾子有硬结肿块,胀痛或隐痛,或痈引少腹精索,每因劳累或房劳时疼痛加重。检查时部分附睾变硬,触痛,皮色不变。
传统中医诊断不同于西医,一般不借助现代仪器,但是男科专家指出,现代中医有时候也求助于现代诊断方法,以求诊断确切,专家提醒患者要尊重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
2014-08-07 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