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骨结核的临床表现症状

      骨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化脓破坏性病变。现代医学称为骨、关节结核。中医称为骨痨,因其发病于骨、消耗气血津液,导致形体虚赢,缠绵难愈而得名。成脓之后,其脓腐状若败絮粘痰,且可流窜他处形成寒性脓肿,故又名流痰。

      其多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大部分患者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10岁以上儿童占第一位。在10岁以下儿童中,又以3---5岁的学龄前儿童为最多。发病部位多数在负重大,活动多,容易发生劳损的骨与关节。其发病率依其顺序为:脊柱、膝、髋、肘、踝、腕及手足的短骨干,四肢的长骨干,偶可涉及扁骨,如胸骨、肋骨、颅骨等,多为继发引起,其原发病灶多数在肺和胸膜或在消化道和淋巴结。

      其病因多为正气虚弱,筋骨局部伤损。临床表现分为全身表现和局部表现。

      1、 全身表现:初期多见明显全身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渐感全身不适,倦怠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继而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心烦失眠,咽干口燥,形体日渐消瘦,两颧发赤,舌红苔少,脉沉细而数等一派火旺征象,后期气血虚弱,可见面色无华,舌淡唇白等,如有高热恶寒,全身热毒症状明显者,应考虑合并其它化脓菌混合感染。

      2、 局部表现:

      (1) 疼痛,呈渐进性;

      (2) 肌肉痉挛,多为局部肌肉紧张;

      (3) 肿胀;

      (4) 患肢肌肉萎缩;

      (5) 功能障碍;

      (6) 畸形;

      (7) 寒性脓肿;

      (8) 窦道,瘘管形成;

    2012-11-16 17: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