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小儿腹泻的诊断和检查方法

      一、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生理性腹泻

      小儿外观虚胖,出生后不久大便次数即较多,稀薄,呈金黄色,但不伴呕吐,体重增加正常。至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2.急性坏死性小肠炎

      感染及变态反应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本病具有腹泻、腹胀、便血、高热及呕吐五大症状。大便初为水样便,继而转暗红色、果酱样或血便,腹胀多较严重,可早期出现休克,甚至昏迷,惊厥。

      3.急性细菌性痢疾

      夏季发病率高,患儿多有不洁食物史,潜伏期24~72h。大多数病人起病急,高热、腹痛、呕吐、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多呈黏液脓血便,排便次数每天数次至10多次。中毒性菌痢者可出现高热惊厥、嗜睡或昏迷,甚至休克等症状。病程长短不等。粪便培养可确诊。

      二、实验室检查方法:

      1.粪便常规检查

      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有时需反复几次才有意义,有助于腹泻病的病因和病原学诊断。

      2.大便培养

      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1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

      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

      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

      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斑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继发性双糖酶缺乏远较原发性多见,原发性者以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最常见。

      7.粪便电镜检查

      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

      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

      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1.其他

      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者,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一种定量非侵入性测定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的方法,有条件可以应用),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12.其他辅助检查:

      低钾血症者应做心电图检查;病程迁延者,营养障碍者及感染中毒症状重者,应做X线、B超检查。低钾血症者心电图检查显示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和出现u波。

    2014-08-01 17: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