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或日本脑炎,1939年中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经蚊媒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人被带毒蚊叮咬后,大多数呈隐性感染,只有少数人发病为脑炎,发病率一般在2/10万~10/10万,病死率比较高,为10%左右,本病主要侵犯儿童,特别是学龄儿童,乙脑不仅病死率高,而且后遗症严重,约30%的患者病后残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乙脑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分布于亚洲和东南亚地区,临床上急起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重症者病后常留有后遗症。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
2014-07-31 17: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