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月经不调常用药物与用药原则介绍

      月经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女性的月经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常见症状有经期不准,超前,落后,无定期,经量过多、过少,色泽紫黑或淡红,经血浓稠或稀薄等,称为月经失调。正确选择其治疗方式,合理用药避免误区,月经不调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一、常用药物介绍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三款用于月经不调的药物:

      1、妇科十味片:养血舒肝,调经止痛。用于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症见行经后错,经水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疼痛,血块排出痛减,经前双乳胀痛、烦躁,食欲不振。

      2、逍遥颗粒: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3、散结镇痛胶囊:软坚散结,化瘀定痛。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痰瘀互结兼气滞证)所致的继发性痛经、月经不调、盆腔包块、不孕等。

      二、月经不调用药原则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在月经的不同阶段,人的气血表象也不同,其治疗重点和用药原则也不一样。因此调经药的服用时间是疗效的关键,而且症状不同,服药时间也不一样,必须适时服用。

      1、经期用药主要以养血、和血、调精为原则

      以达到通畅下行的目的,常用的传统中药验方有四物汤等。在卵泡期主要以充养胞宫、补阳、填精、养髓为原则,传统中药验方有乌鸡白凤丸等;在排卵期是温肾和血,促进排卵,传统中药验方有十全大补丸等;在黄体期则多为养护,以使胞宫进一步充盈,传统中药验方有六味地黄汤等。

      2、气血亏虚、气血不足用药原则

      对于月经量少的人,多由气血亏虚、气血不足、肾虚或精血不充引起,服药一般选在月经结束后,用药半个月左右;而月经过多患者主要是缘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凝血机制不好,中医认为气虚统摄失控、血热妄行,或者是血淤导致新血不能归经所致,用药宜在行经前以及经期,治疗时要尽量减少出血,防止失血过多,常用的药物有芩莲四物汤,一般在月经前4―5天开始用药,服到月经后,一共服10天,需要治疗2―3个月经周期;而痛经患者多由寒凝气滞血淤引起,痛经丸是治疗该症最常用的药物,一般在经前4天开始服药,时间为一周。需要注意的是,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的病因完全不一样,必须先确定痛经发生的原因,再行对症治疗。

      温馨提示:调经用药除了按照行经时间用药,还要根据人体的寒热、虚实不同而有所侧重,中医最为强调和讲究的就是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痛经月经不调调养与护理》《女性身体使用手册》】

    2014-07-28 09:41:14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