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脉管炎诊断的注意事项

      脉管炎是大家最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绝大多数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女性少见,病变主要累及四肢的中小动脉,浅表静脉和伴行静脉也常受累。

      病理改变为血管壁的节段性、非化脓性的炎症和腔内血栓形成,管腔阻塞,引起肢体缺血产生疼痛或肢端坏疽。脉管炎的病人皮肤温度比正常人要低,那么在检查脉管炎病人的皮肤温度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一、诊断脉管炎时要注意:

      脉管炎病人常常有皮肤发凉和肢体怕凉的感觉,判断其是否与本病有关,就需要做一些相关检查来予以确定,这项检查就是皮肤温度测定。因为皮肤的温度与外界的关系较大,所以检查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检查前病人平卧,情绪稳定,安静休息15分钟;

      2.室温在18-20度,注意给病人取暖;

      3.禁烟酒;

      4.一般可用手背放于病人被测局部肢体皮肤上,应在两侧肢体相对称的部位以及肢体的远端、近端做对比检查,便于发现肢体皮肤温度的差异。

      二、脉管炎的实验室检查事项:

      1.皮肤温度测定

      主要是在一定室温(15~25℃)条件下,检测肢体皮肤的温度。如果某处肢体温度较对侧相应部位下降2℃以上,表示该侧肢体血供不足。

      2.红外线热象图

      其原理是利用红外线热象仪能探测到肢体表面辐射的红外线,并转换成热象图。同时,可用数字表示各采样点的温度。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肢体红外线热象图可显示患肢缺血部位辉度较暗,出现异常的"冷区"。

      3.脉波描记

      是利用多普勒血流流速仪和各种容积描记仪来描记肢体各节段的动脉波形。患肢远端动脉波形常表现为单向波,波幅低平,波峰低钝。病变严重时动脉波形呈一直线。

      4.动脉造影

      动脉造影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明确肢体动脉闭塞的部位、范围、性质和程度,并可了解患肢侧枝循环建立的情况。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造影的典型表现为中小动脉节段性闭塞,而在病变的动脉之间,可见管壁光滑的正常动脉。此外,动脉造影常可显示许多细小的侧支血管。由于动脉造影为创伤性检查方法,可引起动脉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加重肢体缺血,一般不作为本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5.节段性测压和应激试验

      节段性测压可检测肢体各节段的动脉收缩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常表现为患肢腘动脉或肱动脉以下血压降低。如病变仅限于下肢,踝/肱指数可反映患肢缺血的严重程度。节段性测压正常者,可采用应激试验,如运动试验、反应性充血试验,早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应激试验后踝压明显下降,踝压恢复时间延长。

    2014-07-22 17: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