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类风湿关节炎的7款救命药

      类风湿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由于老年人身体各处出现机体老化退缩,因此更易患病。临床具体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僵硬、骨肌肉萎缩,活动障碍等。选择联合应用抗风湿药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并控制病情向恶性发展。

      1、巯甲丙脯酸:本品结构与青霉胺分子相似,能阻滞缓激肽的释放,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用法:12.5~25mg,口服,日3次。最大量200mg/日。一般2~3个月症状明显改善,类风湿因子转阴率67%。

      2、青霉胺:可使巨球蛋白的二硫键断裂,而发生解聚,降低RF水平。剂量为250~1800mg /日,病情好转后改为250mg/日维持。服药后1.5~2个月起效。副作用有皮疹、肝损害、骨髓抑制等。 ④左旋咪唑:作用类似青霉胺。可中度改善类风湿症状,能增强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与一线药物联合应用,疗效较好。用法:25~50mg,口服,日3次,每周单日用,双日停,12周为1疗程。

      3、消炎痛:开始剂量为每日75mg,分3次饭后口服,其后逐渐增至每日100~150mg。孕妇、溃疡病、精神病人禁用。

      4、环磷酰胺:对顽固性类风湿有效。但副作用较多,不宜首选。每次100~200mg,静滴或静注,每周1~2次,疗程总量为3g。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

      5、硫唑嘌呤:最大用量为每日2.5~3mg/kg。如合用别嘌呤醇,该药减量25%。

      6、甲氨喋呤:可阻断细胞的二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因而抑制类风湿,达到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每周用量25~50mg。每12小时口服1次,连服3次为宜。疗程不超过6个月。对一二线药物无效者作用显著。孕妇禁用,以免引起胎儿畸形。

      7、青霉胺:可使巨球蛋白的二硫键断裂,而发生解聚,降低RF水平。剂量为250~1800mg /日,病情好转后改为250mg/日维持。服药后1.5~2个月起效。副作用有皮疹、肝损害、骨髓抑制等。

      温馨提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适度劳作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方式。过度疲劳,正气易损,风寒湿邪可乘虚而入。临床上,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基本控制,处于疾病的恢复期,但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

      【参考文献:《关节炎诊断与治疗》《自我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2014-06-26 15:10:42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线咨询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