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69岁。一共生养了5个小孩,三男两女。小时候家境较差,孩子又多,加上那个时代吃的东西紧缺,像肉之类的基本食物都要凭票供应,每个月我家猪肉供应量是1斤,全家就餐人口一般是8个人,记算了一下,大约每人每天平均可以吃到2克肉,比国家标准少了一百倍。一到吃肉的时候,小孩就流口水,嘴太馋了,肉真好吃,众小孩也不客气,就都抢着吃,可想而知我妈是很难吃到肉的。
现在我和小弟吴学群是医生,三个兄弟加上大妹妹都是国家公共营养师,大家都学会了计算每天的营养素摄入量。经仔细计算发现老妈当时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除了纤维以外,其它营养素全面缺乏,尤其以钙及蛋白质缺乏最厉害。记得老妈40岁的时候就开始有轻微驼背、肝肿大、哮喘和腰酸背痛,并经常感冒咳嗽。50多岁的时候,来广州医院做过几次检查,X线胸部照片有慢性支气管炎,但化验血钙等指标每次都正常,她自己以为不缺钙,不愿意补钙片。
像我妈这样的例子很多,有严重缺钙的表现,可是验血结果正常,就以为真的正常了。很多人也有这样的观念,认为验血正常就不需要补充营养素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人体内的钙99%是存在骨头里面,在血液中的钙只占1%。所以,不要以为到医院化验,血液里的各项营养成分正常就真的正常了、就不缺乏了,可能还需要请专业营养师来判断您是否缺乏特定的营养素。
像我妈虽然化验血钙正常,但其它检查包括X线腰椎照片及骨密度检查均提示有明显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及腰椎4/5椎体压缩性骨质。几年前又摔一跤,明显加重了腰椎压缩性骨质,卧床三个月才能起床,她很不高兴,说是别人羡慕我们家里有那么多子女做医生和营养师,但又有什么用呢,连老妈都帮不上。我们都哑口无言、无话可说,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即使解释也没有用了,以前的欠帐是没办法弥补了。近年看到老妈驼背又有少许加重,回想30年前她可是当地的妇女干部,身材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没有及时补钙、几十年下来才导致现在这个样子,作为子女倍感无奈和无能,留下了诸多遗憾。
35岁以后补钙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每天从骨头里溶解的钙量,延缓体内骨量及骨密度下降的速度,防止骨质疏松加重。30岁以前补钙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骨量和骨密度,增加骨头的硬度。因此,两个不同年龄段的人补钙的作用和效果完全不一样;补钙一定要趁早,补得太晚了,前面的欠帐是没有办法还上的。按照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几乎全民缺钙,必须终身补钙才行。
其实我妈大概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补钙,遗憾的是开始补钙的时间还是太晚了,因为再早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虽然我们是医务人员,但绝大多数医务人员都没有学习过营养,我读了十年大学,读到博士毕业也没有学习过营养,因为从小就不重视营养,也没条件重视营养。压根没有想过选修营养学,更绝对没有想到营养这么有用。后面在医院病房工作了多年,ICU病房的医生知识面要广一些,什么科室的病人都有可能碰到。有些ICU病人还不能吃不能喝,所以才去学习危重病人的营养调理,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当时也只是想,危重病人不能吃不能喝当然需要补充营养,我们健康人肯定不需要补充营养,那时也不知道国家还有营养素摄入标准。现在是知识爆炸时代,要学的知识太多了,做医生的更惨,需要终身学习,即使有很好的学习态度,也只能学习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所以很多医务人员知识面其实很窄,您千万别以为博士教授就什么都懂,其实博士教授也有很多东西是不懂的。
所以,我妈50多岁才开始补钙确实是太晚了,已经很难改善她的骨密度、很难治愈她的骨质疏松;但这十年她每天补钙约800毫克,再加上食物里每天有200毫克,每天摄取的钙都在1000毫克左右,能够满足当天的需要,这样骨质疏松就不会再加重了。补钙的目标是达到钙的平衡,也就是说每天补够您当天的需要量。按照这样的方案补钙不到半年,老妈腰酸背痛就有了明显的好转。除了补钙以外,老妈每天还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蛋白质粉和深海鱼油。补充营养素半年以后,感冒咳嗽少了很多,痰也少了很多,哮喘基本上不发作了,体质也明显好转。十年过去了,她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做子女的都感到很开心,我们在外地工作也很放心。
2012-11-11 16: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