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是一把双刃剑,父母矮的孩子也可以长的很高,父母高的孩子也可以长的很矮。专家介绍,在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中,遗传仅占23%,通过后天干预,女孩可以多长14—20厘米,男孩可以多长6—24厘米。下面是关于矮小症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及疾病的连带关系的介绍。
1、遗传,家族性身高偏矮:孩子本人的生长速度正常,骨龄也正常,矮小情况不严重,也无青春发育的延迟,只是父母的身高偏矮,这属于家族遗传性身矮。
2、低出生体重儿生长缓慢:这类孩子出生足月但体重小于2500克,又称足月小样儿,无家族矮小史,也没有内分泌异常的情况,生长速度在正常低值范围内,骨龄正常或落后。他们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正常,但有生长激素分泌节律的改变。
3、全身性疾病或营养缺乏:如严重营养不良,慢性心肝肾疾病,婴儿期慢性腹泻等。这类宝宝矮小并不严重,内分泌检查生长激素也不低,在调整营养、治疗疾病后,身高和骨龄将有机会进入正常范围。
4、精神、社会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心理压力等,对儿童的身高有影响。
5、疾病因素,垂体性侏儒:这是由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罹患垂体性侏儒的男女比例约为3:1,2~4岁时会发现明显的生长落后,生长速度每年小于4厘米以下,不过这样的宝宝肢体还比较匀称,只是面容幼稚、腹部脂肪堆积,这是这种疾病的典型表现。此外,骨龄延迟常与身高龄相符,出牙、换牙延迟,智力正常。
求医网温馨提示: 以上就是关于矮小症的遗传因素以及连带其他疾病的介绍,希望对您和您的家人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矮小症365个怎么办》《矮小症100问》】
2014-06-06 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