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果家中宝宝患上了小儿腹泻建议家长带着宝宝到医院做便常规的检查,一方面可以了解具体的症状原因,一方面对宝宝身体的康复也有好处。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大多是由于喂养不当,如进食过多、过少、过热、过凉,突然改变食物品种等引起,也可由于食物过敏、气候变化、肠道内双糖酶缺乏引起。起 病可缓可急,轻症仅有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重者大便次数要达一天十余次,甚至几十次,大便可呈水样、糊状、粘液状, 有的可解脓血便,同时可出现较明显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烦躁、精神萎糜等)。下面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儿腹泻有不同的食谱方案。
伤食型
症见腹胀、腹痛、口臭、纳呆、大便腐臭或酸臭,状如败卵,泻后腹痛减轻,常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治宜消食导潴,可选用山楂粥、槟榔粥。
山楂粥:山楂20克,煎汤取汁,入粳米50克煎粥,将熟时再加砂糖20克煮三五沸即可。
槟榔粥:槟榔5克研为极细末,生姜汁5毫升,蜜20毫升,待粥将熟时加入,再煮数沸。
风寒型
症见便稀多泡沫、色淡,臭味较轻,腹痛肠鸣,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轻咳、厌食、口不渴,苔白腻,脉濡。治宜疏风散寒化湿,可选用藿香粥、神仙粥、大蒜粥、豆蔻粥。
藿香粥: 藿香7克煎汤取汁。粳米50克煮粥,待粥将成时兑入。
大蒜粥:紫皮大蒜7瓣,同粳米50克煮为粥。
豆蔻粥:肉豆蔻5克研为细末,生姜1片。粳米50克煮粥待稀粥将熟时加入,再煮数沸。
暑热型
症见腹痛即泻、色绿或黄,味臭、口渴、微热、小溲短赤。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可选用藿香粥、绿豆粥、荷叶粥、扁豆花粥、生芦根粥、滑石粥。
生芦根粥:鲜芦根50克,煎汤取汁,入红米50克煮粥。
滑石粥:滑石15克,布包后和粳米50克煮为稀粥,再去布包。
脾虚型
症见久泻不止,或时泻时止,大便稀薄,或呈水样,有不消化之食物残渣、气腥臭,食欲不振、精神疲困、面色黄、肌瘦、口唇色淡。舌质淡红,苔薄而腻,脉沉无力。治宜健脾止泻,可选用参苓粥、珠玉二宝粥、鸟梅粥、马齿苋粥、芡实粥。
参苓粥:人参5克,白茯苓8克,生姜1片,煎汤取汁,入粳米50克煮作粥,临睡时下鸡子白1枚,盐少许,搅匀,再煮数沸。
珠玉二宝粥:先将生薏苡仁30克煮至烂熟,再将生淮山药粉30克及柿霜饼1枚加入,同煮为糊粥。
乌梅粥:乌梅7枚,煎汤取汁,入粟米50克煮粥。
马齿苋粥:鲜马齿苋50克,洗净细切,和粳米50克煮粥。
芡实粥:糯米、芡实各30克捣为粗末,煮作稀粥。
脾肾阳虚型
症见久泻不止、大便水样或完谷不化,面色眺白、精神萎靡、四肢厥冷。舌质淡,苔薄白,脉微细。治宜温补脾肾,可选用附子粥、桂心粥。
附子弼:附子3克,炮去皮脐;干姜5克,炮制后共研为细末,和粳米50克煮作稀粥。
桂心粥:桂心3克,茯苓8克,桑白皮5克,纠末,煎汤取汁,入粳米50克煮粥。
求医网温馨提示:以上几种食物不仅能提供婴儿必须的营养,而且还有一定的止泻作用。
【参考文献:《小儿病毒性腹泻的防治》《腹泻食疗主食》】
2014-06-06 11: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