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三种中药药方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在现阶段中,患上此病的人越来越多,主要是与病毒感染、循环障碍、自身免疫以及膜迷路破裂等几种因素有关。下面是关于突发性耳聋的三种中医药治疗方法。

      1、心脾亏虚证

      主证:突发耳聋,多见于体质素差者,因于劳倦过度诱发,或伴耳鸣、眩晕,耳内闭塞感,并见面色萎黄不华,倦怠少力,失眠多梦,心悸不宁。舌淡,脉细或弦细。

      病机分析:耳为清窍,为清阳游行交会之所。心脾两亏,气血不足,复因劳累过度,致清窍失于奉养,功能失司,故突发耳聋、耳鸣、眩晕;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致气机不利,故耳内闭塞感;全身及舌脉所见为心脾两亏,气血不足之证。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聪耳。

      方剂: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药物组成:白术10g,茯苓15g,黄芪20g,炙甘草6g,龙眼肉10g,酸枣仁15g,木香6g,党参10g,当归10g,远志10g。

      加减:酌加黄精、何首乌益血聪耳,加丹参、石菖蒲、磁石之类开窍聪耳;若兼情志忧郁,酌加柴胡、白芍、百合、枸杞之类疏肝滋阴。

      2、气滞血瘀证

      主证:突发耳聋、耳鸣,症状持续,无明显波动,或伴耳胀闷堵塞感、耳痛,或有眩晕。外无表证,内无里证,舌质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病机分析:瘀血阻滞清窍脉络,故突发耳聋、耳鸣;瘀血阻络而不通畅,清窍失利,故耳胀闷堵塞感、耳痛、眩晕。病变不因外感,亦无明显里证可辨,则可从血瘀证辨识。如《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治之症目》说:“查外无表证,内无里症,所见之症皆是血瘀之症。”因瘀血久留不散,故聋鸣程度无明显波动;舌脉所见为气血瘀阻之象。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窍。

      方剂:通窍活血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组成:桃仁10g,红花6g,生地黄15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

      加减:酌加柴胡、石菖蒲、水蛭、丹参、路路通、丝瓜络之类,以助活血化瘀通窍。伴有气虚者,酌加黄芪、党参、白术之类,以助益气活血;伴有血虚者,酌加黄精、何首乌、桑椹子、枸杞、丹参之类以助养血活血。

      3、痰火郁结证

      主证:耳聋暴发,多因饮酒或过食炙煿厚味诱发。音感模糊,甚则闭塞无闻,多伴耳鸣,鸣声宏而粗,持续不歇。并见头昏头重,胸腹痞满,或有恶心,大便不爽,小便黄。舌质红胖,苔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病机分析:酒食厚味伤脾,则痰热内生,壅滞气机,易致升降失调,清窍不利,则突发耳鸣耳聋;痰火郁结,闭阻清窍,则听觉音感模糊,甚则闭塞无闻,鸣声宏而粗,持续不歇。全身及舌脉所见,为痰火内郁,壅闭清窍之证。

      治法:清火化痰,开郁通窍。

      方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加减。

      药物组成:胆南星10g,瓜蒌仁10g,半夏10g,茯苓15g,黄芩10g,陈皮10g,枳实10g,杏仁10g,天竺黄10g,甘草6g。

      加减:酌加青皮、郁金、石菖蒲、路路通之类行气通窍。

      求医网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关于突发性耳聋的几种中医药治疗方法,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医生的专业建议来选择适合自己治疗方法,希望对您和您的家人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专家诊治耳聋耳鸣》《神经性耳鸣耳聋》】

    2014-04-24 16: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