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得的发病机理和病生理改变有哪些?猩红热的高发人群在10岁以下的儿童,表现出来症状有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同时还伴随着可传染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下面根据专家的介绍,为您总结三种关于猩红热的发病机理和病生理改变。
(一)感染性(化脓性)病变
当链球菌(链球菌【译】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借助脂壁酸粘附于人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组织引起炎症,细菌通过M蛋白(M蛋白【译】是一种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的片段。)被保护起来,不容易被巨噬细胞吞噬,在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激酶【译】是一种高纯度酶,白色或类白色冻干粉,易溶于水及生理盐水,其稀溶液不稳定)及溶血素的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引起组织的坏死。细菌由咽峡部侵入后,引起 咽峡部、扁桃体炎症,并由局部蔓延或经淋巴管侵入临近组织、器官而扩散,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也可通过血行播散引起败血症。
(二)中毒性病变
病毒可以分泌很多毒素,如红疹毒素及其他产物,红疹毒素及其他产物经咽部丰富的血管进入血流,引起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咽痛等毒血症状。红疹毒素使皮肤和黏膜血管弥漫性充血、真皮层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生,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明显,形成典型猩红热样皮疹。严重者血液渗出,形成出血性皮疹。 这是皮肤的改变。肝、脾、淋巴组织等有充血、水肿、变性和单核细胞浸润。并发心、肾疾病时,心肌可有浑浊肿胀及变性,重者可坏死。肾脏常呈间质性炎症。恢复期的表现可以有表皮细胞的角化、坏死、脱落,形成脱屑和脱皮,这在猩红热是比较典型的。
(三)变态反应性病变
一般在病后1~3周出现。主要表现在心、肾及关节滑膜等部位。原因可能是因为A组链球菌的某些型与被感染者的心肌、心瓣膜、肾小球基底膜的抗原相似,所以产生特异性免疫后引起的交叉免疫反应;也可能因为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而致。病理表现为心肌浑浊肿胀和脂肪变性、心内膜炎,以及肾小球肾炎以及关节滑膜的浆液性的炎症。风湿热病人一般发生于咽部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
求医网温馨提示:以上是关于猩红热的三种发病机理和病生理改变的总结,希望对您和您的家人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猩红热》《中医对麻疹、猩红热的认识》】
2014-04-14 11: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