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全身性疾病,局部限于关节部位,只是以关节的病变表现最为显著。一旦遇到天气变化,就会引起疼痛。受累的关节以手足等小关节、膝关节最为常见。早期症状有关节肿胀、疼痛,局部皮肤发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患者的危害很大,所以我们要多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础常识,及时的做好预防护理。
1、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中年女性,主要表现为身体左右两侧关节对称性发病,多个关节发生病变的慢性周身性疾病,一般认为是感染(EB病毒)后引起的自身免疫性反应。感染后,体内的抗体与抗原(病原体成分)形成免疫复合物,随血液循环沉积于关节内部的滑膜上,刺激滑膜细胞产生白介素(IL-1β),从而激发关节内部的免疫代谢紊乱。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滑膜后,滑膜细胞将其吞噬,但免疫复合物可能未被完全破坏,经部分消化后持续存在,并且渗透于滑膜液中,从而激发关节内部延续不止的免疫代谢紊乱,导致关节内部新生血管形成(血管翳),并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面的骨骼、韧带和肌腱等等,造成关节结构的破坏,使相互对应的关节面发生融合,出现纤维化强直、错位、甚至于骨化,最终导致病变关节的畸形和残废。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的多关节炎均可出现,病变关节以靠近手掌的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手掌和手指之间)、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牙关、胸骨-锁骨关节以及肩膀-锁骨关节也可发生病变,并且活动受限。髋关节病变少见。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病变关节持续性肿胀和压痛,常常伴有至少持续1小时的晨僵。最为常见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半脱位、手指向小指方向偏斜和呈“天鹅颈”模样以及钮扣花模样的表现。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变关节呈现强直,并因病变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而失去活动功能,致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除关节病变外,还可出现皮肤下结节、心、肺、肾、神经及眼等器官的病变。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特征是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两大特点。(1)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不能活动,发病部位常常是膝、髋、踝等下肢大关节,其次是肩、肘、腕关节,手足的小关节少见;(2)是疼痛游走不定,一段时间是这个关节发作,一段时间是那个关节不适,但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几天就可消退。血化验血沉加快,抗"0"滴度升高,类风湿因子阴性。治愈后很少复发,关节不留畸形,有的病人可遗留心脏病变。
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不能吃什么?
得了类风湿要少吃喝牛奶、羊奶等奶类,少吃花生、巧克力、小米、干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因其能产生致关节炎的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体及抗牛奶IgE抗体等,易致过敏而引起关节炎加重、复发或恶化。少吃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因其产生的酮体、酸类、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等,可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易引起和加重关节疼痛、肿胀、骨质脱钙疏松与关节破坏。少吃甜食,因其糖类易致过敏,可加重关节滑膜炎的发展,易引起关节肿胀和疼痛加重。少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注意避免被动吸烟,因其都可加剧关节炎恶化。
4、类风湿性关节炎如何治疗?
由于病因不明确,所以尚缺乏根治及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治疗本病的目的是:减轻关节肿痛和关节外的症状,如发热等。控制关节炎的发展,防止和减少关节的破坏,保持受累关节的功能。促进已破坏的关节骨的修复。所以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性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以药物治疗最为重要。
5、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如何护理?
要注意气候变化,注意保暖、防冻和防潮湿,环境保持清洁、安静。注意营养,以食用含维生素的食物为好,要高能量高营养,有贫血的患者要多服用含铁的食物,严重贫血的患者要给予输血支持治疗。活动与休息相结合,急性期减少活动,稳定期要做一些不使关节肿痛加重的活动,以增强肌肉锻炼,防止关节挛缩、强直和肌肉废用性萎缩。
6、哪些人群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据统计,在美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大约为1%,我国大约为0.32%-0.36%,较欧美白人低,使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女性的发病人数大约是男性的2-3倍,但是男性一旦发病,症状通常较重。该病中年人群多见,但是儿童和青少年发病也不少见。
求医网温馨提示:由于疾病的影响,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需要帮助与指导。 每日测体温,汗出时擦干,勤洗澡或洗脚,促使血流通畅。对肢体功能丧失卧床不起者,要防止褥疮发生。对严重关节障碍者,还须防跌仆,骨折等意外发生。饮食要有节制,正确对待药补及食补,决不能蛮补滥补,应在医师指导下选择。
【参考文献:《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常见问题解答》】
2014-03-26 17: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