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案例

      一、病例的基本情况

      郝XX,男,42岁,初诊时间2007年09月28日,住院病案号00696

      1.主诉

      腰背部及多关节疼痛不适25年,加重伴行走困难1个月。

      2.病史

      患者自17岁时开始出现腰背部僵硬、疼痛不适,伴双膝、双踝关节疼痛。25年来,一直未行明确诊治。自行按“风湿”、“强直性脊柱炎”治疗,间断应用布洛芬、芬必得、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强的松、中成药等药物治疗,病情逐渐加重,渐出现颈部、双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近 1 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双髋及右膝关节疼痛明显,行走困难,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

      既往患者多次出现眩晕、伴耳鸣、恶心、呕吐、出汗,体位改变时症状加重,外院曾考虑“美尼尔综合征”,间断应用西比灵、培他啶,症状部分缓解。入院前一周上述症状再次发作。

      既往曾多次因虹膜炎、泌尿系结石入院治疗,既往体检发现“腰椎压缩性骨折”多年,饮酒史 20 余年,量中等,吸烟史 20 余年,约 20 支/日,家族中无同类病患者。

      3.入院查体

      体温(T)35.8℃,脉搏(P)76次/分,呼吸(R)19次/分,血压(BP)110/80mmHg,胸椎后凸畸形,皮肤无皮疹、红斑,右膝关节压痛阳性,屈伸活动受限,左膝关节压痛弱阳性,屈伸活动受限,骨盆分离试验阳性,骨盆挤压试验弱阳性,双“4”字试验强阳性,右侧较重,指地距40cm,颌柄距10cm,枕墙距8cm,颈椎压痛阳性。舌黯苔白,脉沉细。

      4.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WBC)3.8 X109/L ;血沉(ESR)25 mm/h,CRP 8.1mg/l,RF(-)肝肾功能、血脂正常,免疫球蛋白、补体正常。骨盆正位片示:双侧髋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关节面欠光滑,双股骨头骨纹理欠规则,双侧骶髂关节间隙消失,所示腰椎呈竹节样改变,双侧耻骨联合骨质欠清晰,右股骨颈结构欠规则;颈椎四位片示:C1-7节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颈前、后椎韧带骨化,棘间韧带亦骨化,诸椎小关节模糊,颈后软组织影内未见异常。双肾彩超示:左肾上级和右肾中极均可见0.3×0.2cm点状强回声。TCD:椎基底动脉未见明显异常。

      5.病例特点

      5.1中年男性,病程25年。

      5.2腰背部及多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受限;病程中多次出现眩晕、耳鸣症状及虹膜炎。

      5.3 胸椎后凸畸形,皮肤无皮疹、红斑,右膝关节压痛阳性,屈伸活动受限,左膝关节压痛弱阳性,屈伸活动受限,骨盆分离试验阳性,骨盆挤压试验弱阳性,双“4”字试验强阳性,右侧较重,指地距40cm,颌柄距10cm,枕墙距8cm,颈椎压痛阳性

      5.4白细胞轻度减少,血沉、C反应蛋白偏高;颈椎曲度变直;脊柱呈竹节样改变;双侧髋关节、骶髂关节破坏。

      6.入院诊断

      6.1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美尼尔综合征

      6.2中医诊断:骨痹 眩晕

      二.治疗难点介绍及治疗经过

      本例患者病程25年,间断应用多种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病情渐进发展,关节畸形明显,而且合并多种关节外症状,病情复杂,病势缠绵,治宜调督补肾,益气养血,化痰开结,以期缓缓起效。

      一诊:中药方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同时配合中药熏蒸及针刺治疗以温经通络、化瘀止痛,中药处方,每日熏蒸 1 次,每次 30 分钟;取穴:双侧风池、肩井、肺俞、肾俞、关元俞、膀胱俞、大肠俞、委中、承山、阳陵泉。嘱患者少量口服美洛昔康,同时坚持中药口服、中药熏蒸和针刺治疗,8周后关节疼痛较前减轻,关节活动度增加,化验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

      二诊:诉偶有体位变化时自觉头晕,舌暗苔白,脉沉涩,原方基础上加用几味中药以理气健脾化痰,患者继服此方8周后,关节疼痛症状未出现反复,也未再出现头晕耳鸣的症状。此后患者院外将上方制丸,每日口服,并坚持隔日中药熏蒸,病情稳定,电话随访自觉状态良好。

      三、简析

      本例患者中年男性,病程长,病情复杂,一直未行规范治疗,既往间断应用非甾体消炎药和慢作用抗风湿药,疗效不佳,求治于中医。我们根据中医学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的原则,从肾虚督寒,痰瘀互结论治,给予补肾温督,活血化痰,通络止痛药物口服兼外洗,配合针刺理疗,患者多年的顽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2012-11-15 20:40:14

强直性脊柱炎在线咨询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