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在LCDF治疗过程中,病人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正确区分颅内高压与颅内低压性头痛。Huang[1]等报道48例LCDF应用期间有1例在术后6天出现剧烈头痛,接着进入昏迷状态,CT检查证实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经剖颅血肿清除而治愈。本组6例在引流初期由于引流过快10~30滴/min,出现颅内低压综合征。其头痛的特点是:在抬高床头或坐立时,头痛加重,平卧后头痛减轻。给予放低床头减慢引流速度的处理,头痛得到缓解。在LCDF的治疗过程中,还应观察局部体征的变化。通过引流,6例硬膜下积液的病人,原手术区头皮肿胀、膨隆及骨瓣悬浮感均消失;12例脑脊液鼻漏和切口漏逐步减少直至停止,漏口闭合,仅1例脑脊液鼻漏者无效,行修补术。10例颅内感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脑膜激惹征如畏光、项强直等逐渐消除。
2 严格控制流速
LCDF的引流管很细,每分钟的引流量较少,为保持引流畅通,引流瓶应置于床下,低于创口部位,我们的实践经验引流瓶低于15~20cm为宜。同时使用有调节器的引流装置,若引流速度不加以调控,引流脑脊液过多,除可造成颅内低压外,还可出现气颅等并发症。Grafs等[3]报告了3例过量引流的病人,由于虹吸作用使空气自漏口或引流管进入而产生张力性气颅。因此应根据不同病因严格控制流速。一般以2~5滴/min为宜,这样约10ml/h。[4]从上表可见,本组脑脊液鼻漏者引流量偏多,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偏少。ICDF过程中要保持匀速外滴,切忌阵发性快滴或因管道系统欠通畅而不滴,因此在护理上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 (1)当病人改变体位,头部高度发生改变时应重新调节引流速度,使病人颅内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2)保持引流通畅。对躁动者加约束带,防止牵拉及误拔引流管,搬动病人、变换体位等,由两名以上护士共同完成,注意导管走行,各种操作完毕后,确认管子无扭曲、受压、闭塞、脱落后,见引流状态良好,方可离去,本组无一例发生引流管阻塞。
2012-11-15 20: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