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多发生于45~65岁的中老年人,且男性略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发病缓慢并呈进行性加重,临床上主要以偏瘫为主要症状。但由于血管闭塞部位的不同,脑血栓症状也会有所不同。通常患者在发病后多神志清楚,无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判断脑血栓与否的十大依据
1、脑血栓发病年龄一般比脑出血的发病年龄略高,45~65岁的中老年人;而且男性多于女性。
2、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史。
3、脑血栓患者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以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译】: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脑动脉管壁变性和硬化的总称。)、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史。
4、发病缓慢并呈进行性加重。
5、脑血栓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如睡眠时,而在急起或夜间去厕所时方发现半身失灵或偏瘫。起病缓慢,逐渐加重是其很重要特点。
6、发病后多神志清楚,无意识障碍,并呈进行性加重。
7、发病后一般没有头痛、意识障碍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8、脑CT检查可见低密度软化灶,中线结构未发生移位;腰穿检查时颅压不高,脑脊液正常、细胞数和蛋白大多正常。
9、 腰穿检查时颅压不高,脑脊液正常、细胞数和蛋白大多正常。
10、根据血管闭塞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症状也不同。属于颈内动脉系统血栓形成者,以出现对例偏瘫、感觉障碍或失语等为主要症状;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栓形成,则多见眩晕、恶心、呕吐、复视、交叉性运动及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发呛等症状。
温馨提示:脑血栓患者不仅仅关注治疗,同时心理护理也尤为重要。由于病情发展快、恢复期较长,患者常产生焦虑不安、低落、悲观失望、厌倦等情绪。医务人员应给予周到细致的生活护理,用护理技巧填补患者的体力、智力和意志方面的缺陷,促进自主生活的恢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神经外科急诊手册》《脑血管病临床检查与诊断手册》】
2014-03-04 10: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