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引发便血的十大疾病诱因

      随着生活压力的剧增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相信很多朋友在平时上厕所的时候都有过便血的经历,常常认为不碍事。而实际上,在便血表象之下,往往隐藏着整个消化系统、甚至是肛肠系统的诸多疾病隐患。所以很多患者在便血的同时,还会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现象,不容小视。

      引发便血的十大疾病诱因

      1、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血友病【译】: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尿毒症以及某些少见的传染病,便血的同时,会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现象。

      2、痔疮。便血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无痛,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出血量可大可小。

      3、肛裂。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擦血,新鲜肛裂便后有肛门剧烈疼痛。

      4、各种肠炎。由于发炎的情况,所以破坏了肠道粘膜的完整性,出现便中混杂有暗紫色血、分泌物,并伴有各类肠炎所特有的症状。

      5、消化道疾病。大便呈柏油状或呈黑红色,出血部位多在上消化道;如果血色红,则多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

      6、溃疡性结肠炎。此种便血常伴有下腹疼痛及腹泻症状,一般出血量不多。

      7、直肠癌。便血呈鲜红色,滴状附于大便表面;晚期伴有肛门直肠下坠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数增加,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8、直肠、结肠息肉。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多半混有黏液或呈脓血便,并伴有下腹痛、发热、便频等症状。

      9、肛乳头炎及其肥大。在齿线上,表面覆有肛管上皮,偶可见出血。

      10、直肠腺瘤或绒毛乳头状瘤。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群,经常会出现便血的情况,每次排便时,粪便上带有血丝,偶尔也有大量出血。但该瘤长而有蒂,肛门镜检查,直肠内可见肿瘤、色红,可带蒂。

      温馨提示:便血是消化系统出血的一种表现,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当往往会诱发肛门和肠道刺激感染而引起便血。遇到便血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以为是上火,应尽快到专业肛肠医院检查确诊后对症治疗,尽快摆脱便血噩梦,避免疾病发展恶化。

      【参考文献:《中医内科学》《消化器官与疾病》】

    2014-02-27 14: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