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畅谈中医对黄疸肝炎的辩证

      中医认为肝炎的形成是由湿热疫毒隐伏,正气不能抗邪所致,其病变不仅涉及肝,而且多乘胃、克脾、累肾。其中,急性肝炎又可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根据患者病因、症状表现等内容可分为阳黄证和阴黄证;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则可分为湿阻脾胃、肝郁气滞2型,各证型的具体表现如下:

      1、急性黄疸型肝炎

      阳黄证:患者尿黄,身目俱黄,色泽鲜艳,鲜如橘皮,同时伴有恶心、纳呆、厌油腻、口干口苦、头身困重、胸脘痞满、乏力、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表现,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阴黄证:患者表现为身目发黄,色泽晦暗,形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质淡,舌体胖,苔白滑腻,脉沉缓无力。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湿阻脾胃:患者脘闷不饥,怠惰嗜卧,或见浮肿,口中黏腻,大便溏泄,苔腻,脉濡缓。

      肝郁气滞:患者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情志抑郁,不欲饮食,或者口苦喜呕,头晕目眩,苔白滑。妇女还可见月经不调,痛经或经期乳房作胀等症状。

      求医网温馨提示:如果发现上述黄疸型肝炎的症状,那就要及早去医院检查和治疗,这样的话也可以防止病情恶化;当发现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肝病中医保健》《肝病家庭保健知识百科》】

    2014-02-15 13:45:52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