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腰突不同阶段的相应处理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有两个明显特征,初患病时,腰椎部位疼痛强烈,行走困难,患者往往对未来生活感到绝望,随着时间推移,病情会逐渐缓和,进入慢性阶段。本文从急性和慢性阶段2方面入手,探讨一下病情初发和病情稳定后的护理措施。

      1、急性阶段

      此阶段发病急,神经根炎症明显,疼痛剧烈,行动困难。

      (1)心理康复:

      患者痛苦并恐惧造成残废。所以要使患者理解本病的一般知识,说明预后,消除恐惧和忧虑,树立信心,配合康复医疗。

      (2)药物治疗:

      患者如疼痛剧烈,不能平卧,不能入睡,难以忍受者,应首先给予有效的止痛药。比较快速而有效的方法为,骶管或硬膜外注射强的松龙1ml加1%普鲁卡因10ml的混合液,可消除神经根炎而止痛。如果疼痛不太剧烈,则用抗炎和止痛药内服,如用地塞米松0.75mg每日3次,去痛片0.5g每日3次口服。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施行其他康复疗法。

      (3)推拿治疗:

      患者俯卧位或健侧卧位,先用推、揉、滚等手法,使腰、臀部肌肉放松,然后做腰部前屈、后伸的被动手法。患者健侧卧位,医生站于患者背后,一手扶住患腿膝部,另一首推住同侧肩背部,扶腿手使髋、膝屈并向腹部推压,推肩背的手推背向前,两手同时一推一松,使腰部弹动性被动屈曲,反复多次,如患腿疼痛减轻,可将患腿拉向后伸,同时使腰椎也被动后伸。上法推拿每日1次。此阶段也可用坐位旋腰法。

      (4)腰椎牵引:

      用骨盆牵引带,最好在自动牵引床上牵引。此阶段牵引重量一般用40kg左右,用间断牵引法,牵10分钟休息5分钟,重复3遍,每日牵引1~2次。

      (5)理疗:

      可配合用超短波电疗,极板并置于患侧腰和大腿后部,微热量。另外,还可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现在多用中草药,如川乌、草乌、洋金花、延胡索等煎浸汁,放在阳极导入。理疗有消炎、止痛作用。

      (6)腰围和腰背肌训练:

      急性炎症缓解后,可起床活动,自理生活。但必须配带皮腰保护腰部,防止症状复发。同时必须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力的锻炼,不然易造成肌肉萎缩。不长期依赖腰围,一般需保护3~4周,待肌力评估已达正常后即可不用皮围腰。如能坚持锻炼,2~3月后可恢复原工作。

      2、慢性阶段

      此时急性疼痛症状已缓解,但症状并未消失,体征和X线等检查仍显示有椎间盘突出。

      (1)推拿治疗:

      需要较强的后伸腰法。患者俯卧位,用推、揉、滚等手法,使腰部肌肉放松,医生一臂托患者两下肢膝部,并使抬起下半身,另一手用掌按压骶骨部,一抬一按使腰部弹动性被动后伸,使作用力达到有病脊柱节段。另法为患者取健侧卧位,医生两手向后拉患肢足踝部,用一脚抵住骶骨部用力蹬,同时一拉一蹬,使腰部向后伸闪动一下。上法一次推拿重复1~3遍。每日或隔日1次。

      (2)腰椎牵引:

      用骨盆牵引带在自动牵引床上牵引,用接近体重的重量作持续牵引,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如无自动牵引床亦可将骨盆带的一段通过滑轮后悬挂重物代用;或用束胸带将身体悬挂凌空,以下半身的自身重量作牵引,此法效果较差,但适合在基层无牵引床使用。

      (3)理疗:

      可用短波或超短波,极板对置在患侧腰骶部和耻骨联合上,或腰骶部和小腿部并置,温热量,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或用间动电流,用小圆形电极于腰骶部及沿坐骨神经分布区逐点治疗,密波3~5分钟,疏密波5分钟,间升波5分钟,每日1次。或用超声波,在相应腰椎旁及沿神经分布区移动法,剂量1.0~2.0w/cm2,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

      (4)医疗体操:

      当症状、体征好转,直腿抬高能达70°左右时,应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医疗体操锻炼。主要目的是发展腰背肌力量。

      求医网温馨提示:患者初患病时,往往疼痛难忍,行动不便,对生活感到绝望,这时最需要的是家庭成员的安抚,之后帮助患者做康复调理。

      (参考文献:《腰椎间盘突出防治160问》《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指南》)

    2014-01-27 14: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