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很多患者都被该疾病困扰过,静脉炎疾病的危害性较强,如果治疗不当,很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不能正常行走的情况出现,有很多人不清楚静脉炎疾病的病因病机,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哪些因素会导致静脉炎的出现。
1、病因和发病机制
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可因不同的原因所造成,如:①静脉内注射刺激性或高渗I生溶液,如高渗葡萄糖、红霉素、链霉素、有机碘等,均能刺激浅静脉内膜,造成静脉壁损伤,迅速发生血栓,并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②静脉内反复置留插管,超过24h,持续性输液,常可使浅静脉壁遭受直接损伤,形成血栓,迅速出现炎症反应。
③下肢静脉曲张时,由于静脉壁严重变形,静脉血液淤滞,足靴区皮肤因营养性变化,易受慢性感染,使曲张的静脉遭受缺氧和炎症性损害,酿成血栓性浅静脉炎。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于肥胖而又缺乏劳动锻炼的妇女,病因曾一度归咎于口服避孕药,但无充分证据。鉴于上肢骤然用力而受牵拉常诱发本病,因此认为发病与前胸壁和上腹壁受应力时,静脉牵拉损伤有关。静脉管内膜损伤,便有血栓形成,并引起血管壁炎症反应。
2、病理变化
血栓性浅静脉炎一开始是广泛的整条浅静脉血栓形成,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因而在受累静脉的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质地比较柔韧,有压痛的条索状物。1周后随炎症的消退和渗出物的吸收,遗留无痛性硬索,局部色素沉着,表示血栓经过机化和再管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重新建立新条件下的血液循环。有时急性炎症可被慢性炎症状态替代,血栓静脉发生纤维化变化。受累血管及其周围可以长期存在压痛。有复发或多次发作的倾向,能够引起静脉周围组织发生轻度的蜂窝组织炎,皮肤上形成硬结和色素沉着,循硬结周围,可扪及一条或数条血栓形成的浅静脉支。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多累及单侧,常侵犯胸、上腹壁静脉,侧胸静脉和腹壁上静脉。
引起静脉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创伤、手术、妊娠、分娩、心脏病(心脏病【译】:是一种较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循环系统疾病也称为心血管病,)、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及长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受潮湿等,较常见是各种外科手术后引发。
3、静脉炎的发病原因:
1、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会导致静脉血瘀滞,引起营养性变化及慢性感染,使曲张的静脉缺氧、发炎,形成静脉炎。
2、血浓度高:下肢创伤、手术、大面积烧伤、妊娠及产后,血小板增高,同时释放出凝血因子,使血液成分改变,呈高凝状态,为静脉炎形成提供温床。
3、血管壁损伤:血管损伤会使血小板发生聚集,纤维蛋白及血细胞沉积,促使血栓形成。
4、血流堵塞:长期卧床、静坐、下蹲,会使下肢血管受到挤压,导致血流缓慢、瘀滞,引发静脉炎。
5、长期输液:导管作持续性输液,可使静脉壁直接损伤,或因各种机械冲击原因损伤静脉壁,出现炎症反应。
求医网温馨提示:静脉炎患者生活中要注意疾病护理,一旦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立即平卧,抬高患肢,用纱布、绷带包扎,压迫出血部位。如患有便秘及慢性咳嗽时,要抓紧治疗,以免腹压增加而使静脉曲张加重,不利于护理静脉曲张。平时可以对小腿实行按摩术,并适当进行踢腿及甩腿运动。睡眠时抬高患肢,并在小腿部垫上枕头,有助于静脉血的回流,对护理静脉曲张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静脉疾病实用手册》、《中西医结合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诊疗手册》】
2014-01-20 10: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