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诊断腰间盘膨出的6大手段

      腰间盘膨出是日常生活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诊断该病时除了需要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判断之外,还需配合一些实验室辅助检查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如X线检查、脊髓造影检查等等。其中,椎管造影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确诊率可达90%左右。

      诊断腰间盘膨出的6大手段

      1、感觉、肌力、腱反射改变:腰5神经根受损时,小腿前外侧及足背内侧的痛觉、触觉减退,拇趾背伸力减弱。拇趾背伸力可通过拇趾试验测试,方法为要求患者将拇趾用力往上跷,检查者则用力往下压,若患者的拇趾软弱无力,则表示同侧的神经根受压。

      2、腰部的活动范围减小:在急性期患者腰部的活动明显受到限制,发病时间较长的患者腰椎活动受限不是很重。一般来说,腰椎间盘突出后患者腰椎受限主要以腰椎前屈、旋转和侧方活动减小为表现。有的患者在病情严重时,腰部动弹不得,有时甚至用双手叉腰,连弯腰穿鞋、拾物都非常困难。

      3、腰椎的弯曲度改变:正常人腰部有一个轻度向前弓,而腰椎间盘突出后的绝大多数患者腰椎的生理弧度减小甚至消失;除了在侧位腰椎上出现的曲度改变外,腰椎也可以向两侧(或左或右)弯曲。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试验结果为阳性。试验时让患者取仰卧位,将膝关节伸直,将患肢抬高,如果抬高在60°以内即出现放射痛,称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正常情况下可以伸展到90°。将患者抬高的腿缓缓放下,等到放射痛消失后再被动背伸踝关节,如出现坐骨神经痛,即疼痛从下腰部放射至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至足背或足外侧,则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5、腰部的压痛和叩击痛:腰部压痛对于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定位意义。一般来说,压痛出现在病变的椎间隙和椎旁(相当于棘突旁约2厘米处),此外,在臀部的坐骨神经出口处也可有明显的压痛;合并有腰肌劳损的患者,在两侧腰肌处有广泛的压痛。腰部的叩击痛主要在下腰部(用拳头用力叩击,主要使腰部深层产生振动,从而出现疼痛)。

      6、椎管造影检查:椎管造影检查腰椎间盘突出时,多在腰3-4或腰4-5间隙进针,脑脊液流出后缓慢持续注入造影剂,常用的是水溶性碘剂,之后行X线片或CT等检查,以显示硬膜腔、马尾神经和神经根鞘的病变。椎管造影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确诊率可达90%左右,注入水溶性碘剂后,行X线检查,表现为硬膜囊压迫(硬膜囊压迫【译】:是指椎间盘损伤,如椎间盘脱出、突出、膨出的情况下,导致硬膜囊遭受压迫。)征象和神经根鞘压迫征象。

      温馨提示:久坐少动人群应适当参加体育煅炼,增加背伸肌的力量,如游泳、慢跑、打球等。此外,保持良好的坐姿,也可起到预防作用。正确的坐姿应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两下肢并拢。如有可能,应使膝关节略高出髋部。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时,还应尽量将腰背紧贴椅背,以减少腰骶部肌肉的疲劳感。电脑操作者,还要确保坐时整个脚掌着地。

      【参考文献:《腰椎间盘突出症》《你的脊椎还好吗》】

    2014-01-18 15: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