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炎又称异位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皮炎,系与先天过敏素质有密切关系的炎症性皮肤病。常有家族遗传史,家族中常患其他过敏性皮肤疾病如荨麻疹、支气管哮喘及枯草热等。异位性皮炎对患者的危害很大,所以及时的发现异位性皮炎的症状,有助于疾病的诊断,确诊异位性皮炎做好做哪些检查呢?
病因复杂,先天性过敏性素质是主要因素,有容易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倾向,患儿的皮肤对某些外在或内在的致敏的变应原大多为蛋白质食物,如奶、鸡蛋、鱼、虾等。过度营养、消化不良、预防接种、寒冷因子以及精神因素等均诱发本病。关于本病发病机理,目前尚不能肯定,有的认为属于Ⅰ型变型反态,大多数患者血清中IgE(IgE【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抗体增高,但引起的皮肤表现则属延迟性变态反应(Ⅳ型变态反应)。
近年来有不少报告,异位性皮炎病患者对结核菌素、双链酶、含珠菌素、DNCB等迟发皮内试验反应降低,患者末梢血及病变组织中OKT8+细胞减少,均提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赋不耐,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感受风湿热邪,郁于肌肤腠理而发病,由于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致使脾虚血燥,肌肤失养。
异位性皮炎患者的小血管对各种刺激多反应异常。
(1)白色划痕征:以细棒磨擦皮肤后,正常者的磨擦部位皮肤发红,而患者则在磨擦部位呈苍白色。
(2)延缓苍白现象:即用1∶1万乙酰胆碱0.1ml皮内注射后15分钟,正常人局部出现潮红,多汗和鸡皮症,持续4~5分钟后消退,而患者皮试后3~5分钟,在注射部位周围出现苍白区,可持续15~30分钟。
患者可伴发枯草热、荨麻疹、哮喘、过每性鼻炎等变态反应病患。
实验室检查
(1)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胸计数增高。
(2)血清中有特异性抗体(IgE),可用被动转移试验加以证实。
(3)用特异性抗原做皮内或划痕试验,可出现风团样立即反应。
鉴别及诊断
异位性皮炎病应与婴儿湿疹、小儿痒疹、播散性神经性皮炎相鉴别。后三者无家族遗传史及家族过敏病史,血清中无特异抗体,发病部位不定。
求医网温馨提示:寻找原因并去除疾病的诱因,如果不幸发现异位性皮炎,除重视患者的药物治疗外,同时应注意观察食物反应,合理避免过敏性食物及保护皮肤,勿过度洗烫,避免过多肥皂刺激及过度搔抓。
【参考文献:《皮肤病病理与临床》《皮肤病性病》《皮肤病性病诊疗指南》】
2014-01-16 18: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