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突发飞蚊症要尽早就诊

      飞蚊症大家都很了解吧,一般发现飞蚊症的最佳场景就是,在抬头看天或者是低头看书的时候,偶然发现眼前有黑影飘过,而且它还会随着眼球的转动,但是抓不到、打不着。好像真的是蚊子在飞,医学上称为飞蚊症。一般情况下,80%的飞蚊症是“好蚊子”,对视力也没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约有20%的飞蚊症就很危险,可能暗示着某种眼底疾病的出现,所以我们要加以重视,发现飞蚊症及时的诊断。

      根据临床统计表明,约1/4的飞蚊症病人可能具有威胁视力的病变,其中最重要的是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裂孔【译】由于玻璃体的牵拉形成裂孔,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是与老年人或高度近视的玻璃体和视网膜常有变性有关)形成。如治疗不及时,将导致视网膜脱离或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而导致失明。因此,有飞蚊症的病人应到有条件的医院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散瞳眼底检查,发现问题如视网膜裂孔,及时行激光封孔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以防丧失治疗机会。如果突然发现自己出现了飞蚊症,而且过了一阵发现自己的右眼竟然完全看不见了,就得去医院做详细的眼底检查,一般检查结果就会发现玻璃体有大量出血的现象及别的现象。

      玻璃体位于眼球球腔的中后段,它具有一定的屈光功能,对眼球内壁有支撑作用。正常情况下,玻璃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透明质酸以及胶原纤维等。那么,通过检查我们发现,刘玉霞的眼睛玻璃体中有大量的弥散性出血,这种出血遮住了她的眼睛,使她看不见东西。出血主要来自视网膜的血管,正常情况下,视网膜的血管有一层屏障结构,不让视网膜的血液从血管中溢出。但当全身的疾病或者眼部的疾病破坏了这个屏障结构的时候,血液就会从血管溢出,发生眼底出血。糖尿病史、眼底微血管瘤、视网膜新生血管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典型改变,都可能玻璃体出血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引起的。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病情发展,血糖控制不理想,逐渐就会发生微血管异常,使血管的屏障功能受到损害。在患者的眼底就可以出现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以及玻璃体出血等严重的病变,甚至更严重的可以发生失明。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对于健康人来说,剧烈运动一般不会导致眼底出血。但是对于有糖尿病史,并且已经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病人,剧烈运动就可能诱发或者促进玻璃体出血。这是因为视网膜新生血管是一种结构不健全的、病态的血管,特别容易发生出血。如果糖尿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像打羽毛球这种剧烈运动就会诱发出血。

      老年人玻璃体可以发生液化,这时玻璃体就会变得不太均一,有些发混,在病人身上就可以表现出飞蚊症。一般来说,少量的、轻微的、丝样的飞蚊现象,可能是生理性的,不影响视力。但是大量的、突发的飞蚊现象,可能就是病理的,应该尽早到医院来就诊。多数情况下,病人并不能准确地来判断这种飞蚊到底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因此建议大家,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还是要及时地到医院来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有三类人群一定要特别小心:第一类是有高度近视的人;第二类是有眼外伤经历的人;第三类就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是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由于这些人群发生眼底出血的危险性较高,因此医生建议大家一定要定期检查眼底,及早发现病变并治疗;平时在生活中也要减少一些像搬重物之类的弯腰、憋气、负重的动作,不要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因为这样的动作会增加血管壁的压力,导致眼底新生血管的破裂出血。

      求医网温馨提示:治疗飞蚊症的药物有胺碘肽眼液或者安妥碘针,这类药物可促进玻璃体血液循环,帮助吸收混浊;也可以适当食补,如动物的肝脏类、桂圆、荔枝、胡萝卜、芹菜、山药、芝麻、枸杞、菊花、决明子等;平时可以做做眼保健操,按摩眼部穴位同样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的作用;注意不要疲劳、不要熬夜、不要过度用眼。

      【参考文献:《临床眼科学》《眼科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

    2014-01-15 11:14:54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