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基本原则是:

      1. 早诊断、早治疗。

      2. 综合治疗、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3. 家庭参与、协作治疗。

      4. 分析患儿的心理、引发其主动性。

      5. 医疗康复与教育康复同步进行。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有:

      一. 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人体的运动大体分为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粗大运动有基础性运动(抬头、翻、爬、坐、跪、站、走、跑、跳、投等)和技巧性运动(翻滚、走平衡木等)。精细动作包括:抓、握、提、放、撕、扯、捻、压、拧、悬、揉、搓、翻、掀、折、曡、捆、绘、写等。

      二. 常用的治疗训练方法;首先要根据小儿运动发育顺序制定治疗计划,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的规律。第二不要给两个以上难题。第三是运动和感觉训练同时进行。早期训练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头的控制:

      1. 眼球追視训练: 治疗师用颜色鲜艳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在离患儿眼睛30cm的水平位置缓慢的左右、上下移动,完成眼球追視训练,为头的控制打下基础。

      2. 仰卧位头部的旋转: 完成仰卧位时头部的上下左右旋转功能训练。

      3. 肘支撑头抬起: 俯卧位完成此功能训练,来遏制迷路性反射姿势及屈肌张力的亢进。

      4. 仰卧位头部的上抬: 脑瘫患儿常有仰卧位时屈肌控制能力低下,受到外界刺激是伸肌过度紧张的现象,这种情况进行此项训练非常必要。

      5. 俯卧位头部上抬与双上肢支撑 :这一动作主要是抬高头部的抗重力能力和双上肢支撑负重的能力。

      (二)躯干的控制

      1.仰卧位的屈伸统合的调整:通过调整双上肢可以向前方伸展,,还可以抓住膝、脚并放到口边,分离运动开始出现,腹侧肌肉发育达到高峰。

      2.俯卧位的屈伸统合的调整:这一训练来控制患儿肩关节上提和内收。

      3.骨盆的控制训练:这是维持坐位和站立的重要环节

      (三)上肢的支撑

      1.骨盆部位的负重及重心的移动。

      2.侧方、后方支撑体重

      (四)保护性伸展:在球上完成效果较好.

      (五)坐位的训练:这一训练完成坐位的平衡和调整能力

      (六)爬行能力训练:包括腹爬、膝手立位爬行,俯卧位、膝跪位、仰卧位的训练侧卧位、

      (七)站立训练:从跪到站立(四点跪训练、两点跪训练、蹲起训练)从坐位站起、从跪位站起、单腿站立、立位姿势等训练。

      (八)步行训练

      三.手部功能训练

      握拳式手的纠正训练、伸肌痉挛者的抓握训练、伸肌痉挛、拇指不能内收的纠正训练、对掌、对指、并掌的引导训练

      四.认知能力训练:包括感知、识别、记忆、概念的形成、思维推理及表象过程。

      五.语音能力训练:包括呼吸、构音、发音、表达、阅读、书写训练等。

      六.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吃饭、穿衣、洗脸、刷牙、梳头、如厕、上下台阶等。

      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包括与亲人的交往、社会生活的适应,知道自己、认识熟悉的人、认识家庭环境、知道居家注意事项、认识公共设施、参与集体活动、懂得安全常识等。

      八. 引导式教育

      九.感觉统合训练

      十 .药物治疗 促进脑组织发育的药等

      十一.传统医学康复疗法 针灸、推拿等。

      十二. 手术治疗:适合痉挛型脑瘫,在10个月-5岁间施行较好。

      十三.物理治疗:低频脉冲电疗法 水疗等。

      【本文由大连盛和康复医院 杨桂花供稿】 

    2014-01-10 16: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