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脑萎缩是中老年期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功能、免疫功能低下,加上外界因素的干扰将会导致中老年人脑部退行性病变,病理改变为脑供血供氧不足及脑组织体积缩小和脑细胞数目日渐减少引起的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则会发展为痴呆、语言障碍、终至智力丧失等为其临床特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脑萎缩的患病率也在逐年提高,其特征为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加重。脑萎缩已成为损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严重疾病,患有该病,可使患者失去自主生活的能力,发直至卧床不起,对寿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死亡率升高。此外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生活和经济负担。另外,脑萎缩还存在家族遗传性,隔代遗传的现象在临床也可见。
脑萎缩死亡率较高。据统计资料显示,各类脑萎缩疾病的死亡率越来越高,全世界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各种脑萎缩方面的疾病,占总死亡率的50%以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仅各种因脑萎缩方面疾病的死亡率,就已经超过了癌症的总和。可见,脑萎缩病的死亡率之高令人可怕。
研究发现,老年性脑萎缩的发生除与自身神经系统衰退有关之外,脑外伤、长期情绪抑郁、生活单一、脑血管病等因素都可引起脑萎缩病的发生。其中,脑血管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引起脑萎缩的病因。主要有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等疾病,由于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变慢、血管壁粗糙等一系列因素,引起的附壁血栓形成、血管腔变窄甚至堵塞,导致了血管分布区域的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萎缩甚至死亡,最终形成脑萎缩、痴呆直至死亡。
老年脑萎缩所造成的危害有目共睹,不仅患者本身身心受害,更使成千上万个家庭,遭受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无法接受的现实,陷入“一人得病,全家受折磨”的烦恼中。所以,对于这种疾病人们一定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对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更要重视,应积极对待早期预防,抑制脑萎缩病的发生。
首先要针对病因及早预防,如积极预防脑血管病,避免或尽可能的延缓脑功脉硬化的发作;脑部的感染性疾病,宜预防其发作,对已发作者宜及早治疗;防止过量过久运用对脑组织有损伤的药物;避免滥用酒精及过量饮酒等,有效的避免可逆性老年脑萎缩的发作。而关于外伤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应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中老年人应适度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增加兴趣爱好,保持精神、精力充沛,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过度思虑。还应注意饮食调整,日常要少劳多素,多食蔬菜和水果及含碘食物,留意营养平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本文由 武警三院 谢彦英供稿】
2013-12-26 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