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干槽症的症状特点有哪些

      干槽症是口腔疾病患者可能遇到的一种牙周疾病,大部分是由于患者拔牙时候没有做好护理而引发的,由于拔牙后术后的恢复期是3个月左右,这段时间内,很多患者都会不注意这些因素,以为牙齿正在康复,有些症状也都是正常的,其实不然,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关于干槽症的症状特点介绍。

      干槽症的疾病特点

      检查患者的口腔可发现牙槽窝内呈空洞,无血块凝结,牙槽窝骨壁暴露,并呈灰白色,触及骨璧时疼痛加剧,重者牙槽窝内有坏死组织;伴恶臭。如果不及时治疗,病程可持续半个月以上或致感染扩散。 干槽症又称局限性牙槽骨炎、纤维蛋白溶解牙槽炎。

      干槽症的发病率为10%~15%,主要发生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牙槽窝内。

      一般发生在拔牙3~4天以后,是由口腔内细菌引起的拔牙窝的感染,血块分解脱落,感染严重者可有小的死骨形成。

      干槽症的临床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并向耳颞部或前牙区放射。

      病人拔牙后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或怀疑发生干槽症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因为单纯吃消炎药和止痛药对治疗干槽症效果不明显。

      干槽症的处理

      以局部治疗为主。最好处理拨牙窝时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否则,由于疼痛而使牙槽窝内感染灶清除不彻底。

      方法是:在局麻下彻底搔刮牙槽窝,然后用1.5%~3%过氧化氢和盐水棉球反复擦拭牙槽骨壁,用蘸有丁香油或地卡因的碘仿纱条松松填塞牙槽窝,一般当天即可止痛。

      2~3天更换一次碘仿纱条,至牙槽窝内新鲜肉芽生长为止。奶果是干槽症早期,局部搔刮干净后,待血块充盈,纱布重新咬合止血即可。

      干槽症的发生原因尚不十分明确,主要原因可能与创伤、感染、解剖部位等有关,特别需提出的是干槽症的发生与拔牙术后的护理关系密切。

      因此,有必要再次提醒病人,拔牙后应按医生嘱咐行事,严禁拨牙后刷牙、漱口、吐沫等动作,保护好拔牙窝内的血凝快,减少发生干槽症的各种可能性,如果拔牙后2-3天后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用一般的止痛药物不能缓解,则可能发生了干槽症。临床检查牙槽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呈灰白色。在牙槽窝壁覆盖的破死物有臭味,用探针可直接触及骨面并有锐痛。颌面部无明显肿胀,张口无明显受限,下颌下可有淋巴结肿大、压痛。

      通常拔牙后,拔牙窝内会被血液充满,形成血凝块,血凝块慢慢纤维化,之后拔牙创口就会慢慢恢复完好,大概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

      求医网温馨提示:拔牙后要注意保护好血凝块,当天不要漱口,不要用拔牙侧咀嚼食物,不要频繁舔伤口,更勿反复吸吮、吐唾,以免由于口腔内负压的增加而破坏血凝块。手术后两小时才可以吃饭,术后两天的饮食应该是温凉、稀软的。

      【参考文献:《牙齿疼痛》、《健康从牙齿开始》】

    2013-12-23 13:47:57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