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解析拔牙的基本步骤情况

      拔牙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口腔手术之一,很多牙周疾病患者最后都会选择拔牙该根除牙痛症状,很多人在拔牙前不清楚拔牙需要经历哪些步骤,一般在完成拔牙前的准备并且进行局部麻醉后,拔牙前先肯定局部麻醉的效果,然后再次核对需拔除的牙,让患者有足够思想准备,能配合手术的前提下,进行以下操作。

      1、分离牙龈

      牙龈紧密地附着于牙颈部,环绕牙面有0.1~0.2cm深的龈沟,将牙龈分离器插入龈沟内,紧贴牙面伸入到沟底,沿牙颈部推动,先唇侧后舌侧,使牙龈从牙颈部剥离开。如没有牙龈分离器用探针也可分离牙龈。不仔细分离牙龈,在安放牙钳或拔牙时会使牙龈撕裂,导致术后牙龈出血。

      2、挺松患牙

      对于阻生牙、坚固不易拔除的牙、残冠、残根、错位牙等不能用牙钳夹住的牙,应先用牙挺将牙挺松后,再拔除。使用牙挺的方法是手握挺柄,挺刃由准备拔除患牙的近中颊侧插入到牙根与牙槽之间,挺刃内侧凹面紧贴牙根面,以牙槽嵴为支点作楔入,撬动和转动等动作,使患牙松动,脱出。

      3、安放牙钳

      正确选用牙钳,将钳喙分别安放于患牙的唇(颊)、舌(腭)侧,钳喙的纵轴与牙长轴平行。安放时钳喙内侧凹面紧贴牙面,先放舌腭侧,再放唇颊侧,以免夹住牙龈,喙尖应伸入到龈下,达牙根部的牙骨质面与牙槽嵴之间。手握钳柄,近末端处,将患牙夹牢。再次核对牙位,并确定钳喙在拔除患牙时不会损伤邻牙。

      4、拔除患牙

      安放好牙钳,夹紧患牙后,拔除患牙运用3种力:摇动、扭转和牵引。摇动主要用于扁根的下颌前牙,上下颌前磨牙和多根的磨牙,将牙作唇(颊)和舌(腭)侧缓慢摇动,并且逐渐加大幅度,使牙槽窝向两侧扩大,牙完全松动。摇动时动作不能过急、过猛。应向阻力较小的骨板方向多用力,防止发生断根或牙槽骨折裂。

      扭转只适用于圆锥形根的上颌前牙,沿牙长轴向左右反复旋转,以撕裂牙周韧带,扩大牙槽窝,使牙松动。如此方法误用于扁根牙或多根牙则会造成断根。

      牵引是在进行上述动作,牙已松动后,将牙拔除的最后一个步骤。牵引时应从阻力小的方向进行。一般前牙向唇侧,后牙向颊侧,而不是垂直牵引。牵引时用力要适度,动作缓慢,注意稳定患者的头部,掌握支点。防止用力过大、过猛导致的意外损伤。

      5、拔牙创的处理

      牙拔除术后,检查拔除的患牙是否完整,有无断根,如发现有断根,应予拔除。检查拔牙创口内有无牙碎片、骨碎片、牙结石以及炎性肉芽组织。用刮匙清理拔牙创,清除根尖病变和进入牙槽窝内的异物,防止术后出血、疼痛或感染而影响拔牙创的愈合。对过高或过尖的骨嵴、牙槽中隔或牙槽骨板,可用骨凿、咬骨钳、骨锉等进行修整。以利于创口愈合和后期义齿修复。对被扩大的牙槽窝或裂开的牙槽骨板,可用手指垫纱布将其复位。对切开、翻瓣拔牙或牙龈撕裂病例均应进行牙龈对位缝合。一般拔牙创不需进行缝合。

      在进行上述处理后,使拔牙创内充满血液,然后在拔除牙创面上放置消毒的纱布棉卷。令患者稍用力咬住压迫止血,半小时后可自行取出。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观察30分钟,对不合作的儿童、无牙颌的老人、残障患者或不能自行咬纱布棉卷患者,可由医护人员或陪同家属用手指压迫纱布棉卷,观察30分钟后无异常可离开。

      求医网温馨提示:拔牙后当天不能漱口刷牙,次日可刷牙,不要用舌尖舔或吸吮伤口,以免拔牙创口内的血凝块脱落。拔牙当天进半流质或软食,食物不宜过热.避免用拔牙侧咀嚼。拔牙当天口内有少量血液渗出,唾液内带有血丝,属正常现象。嘱患者不要惊慌,不能用手触摸伤口。如拔牙后有大量鲜血流出,应及时就诊。麻醉作用消失后伤口可感到疼痛,必要时可服用止痛药物。如术后2~3天再次出现疼痛并逐级加重,可能发生了继发感染,应就诊检查,作相应的处理。拔牙后一般可以不给予抗生索药物治疗。如果是急性炎症期拔牙或复杂牙以及阻生牙拔除,可在术前、后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参考文献:《健康从牙齿开始》、《望面知健康》】

    2013-12-23 11:24:28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