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中医分析泌尿感染的病因

      泌尿感染是指细菌侵犯尿路任何一个部位引起炎症的总称。中医认为该病主要由于下焦湿热,热结膀胱而成的。淋证初起时多因膀胱湿热,其病位在膀胱。淋证日久,因湿热伤阴,故引致阴虚,其病位在肾。另外,淋证亦与血瘀有关。泌尿感染治疗不当会带来严重后果。了解尿路感染的病因对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们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泌尿感染的病因。

      1、气阴两虚

      淋病治不得法,显证虽去,余邪未尽,停蓄下焦,暗耗气阴;若清利太过,湿热虽去,但正气受伤;或失治,久病不愈,湿热不除,气阴两伤。

      2、膀胱湿热

      感于外者多因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从下窍上犯膀胱,酿生湿热;或外感湿热,下注小肠,传入膀胱。生于内者,多因过食肥甘酒热之品,脾胃运化失常,积湿生热,湿热流入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遂发为淋证。

      3、三焦湿热

      夏秋之交,湿热邪盛,侵袭机体,湿热之邪困阻三焦,气机不利,发为本病;或湿热伤中,中焦不运,升降失司,浊阴不降,下焦不利,湿热内郁,发为本病。

      4、肝胆湿热

      因情志失和,恼怒伤肝,肝气郁结,胆失通利,肝胆郁热,久郁化火,气火郁于下焦,循经下注膀胱,酿生湿热。这些都是尿路感染的病因。

      5、肝肾阴虚

      湿热久蕴,或渗湿利尿太过,伤及肾阴;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致肝肾阴虚。阴虚而湿热留恋,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淋沥不已;或阴虚火旺,虚火灼络,络伤血溢,则血随溺出。

      6、脾肾气虚

      淋证日久,过服寒凉,伤中败胃;或劳倦过度,损伤脾土;或膀胱湿热久蕴,内伤于肾,致脾肾气虚,脾不运化,肾失开阖,水道不利,湿浊留恋不去,则淋沥不已,时作时止。

      求医网温馨提示:中医治疗泌尿感染的方法,用土茯苓30克、生地榆30克、石韦30克,黄芩10克、山栀子10克、地丁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车前草15克,生大黄8~10克(后下),水煎服,日一剂;主要治疗尿痛、尿频以及尿急的患者;用生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20克,芡实10克、金樱子10克、丹皮10克,当归12 克、赤芍12克、川断12克,生地榆30克、土茯苓30克、石韦30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主要治疗畏寒肢冷,气短无力,遇劳则发,腰膝酸软,小便淋漓不畅,轻度浮肿,舌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参考文献:《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防治知识问答》】

    2013-12-20 15:41:34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