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解析拔牙手术并发症的治疗

      拔牙手术是目前治疗各种牙齿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生活中很多患者被牙痛疾病所困扰,拔牙过后很容易出现异常出血、疼痛、感染、干槽症等症状出现。如何正确的处理并及时的治疗这些症状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正确的治疗处理方法。

      拔牙后治疗处理方法

      1、拔牙后异常出血

      牙拔除后正常情况下经棉条压迫,~般经20分钟左右即可形成凝血块而不再出血,但在24小时内,拔牙创口会有少量渗血,表现为唾液中带少量血丝,属于正常现象。如果数小时后仍有明显出血,即称为拔牙后异常出血。造成出血的原因有全身因素和局部困素。对于由血液凝固性降低的全身疾患所引起的出血,应针对该病因进行专科治疗,必要时可少量多次输入新鲜血及促凝血药物。同时必须进行局部止血处理,并可应用局部止血粉及止血剂。

      2、拔牙后异常疼痛

      拔牙后拔牙创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疼痛,经过24小时以后多无不适。但如有牙槽突损伤、尖锐的齿槽边缘、周围软组织损伤、拔牙创内异物以及干槽等炎症或邻牙损伤时,均可发生持续疼痛而延续多日。对于拔牙后异常疼痛,除镇痛外,应根据病因进行具体处理。

      3、拔牙后感染

      拔牙后急性感染:由于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术后极少发生急性感染,但当患牙局部炎症明显,尤其是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或患者全身状况低下,术后可发生菌血症,颌周蜂窝组织炎,甚至引起脓毒败血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应该详细检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出现急性感染后要及时采取抗感染措施。

      拔牙创慢性感染:表现为伤口水肿,愈合不良,常有瘘管溢脓。此类感染多因拔牙创内异物或炎性内芽组织残留所至,一般疼痛轻微,局麻下彻底搔刮后即可治愈。

      干槽症:是一种拔牙后发生的牙槽感染,又名牙槽骨炎。局限性牙槽骨骨髓炎或纤溶性牙槽炎等。拔牙后干槽症的发生率约为2-4%,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发生率较高。该情况多发生于术后3~4天以后,主要症状为伤口持续性剧痛并向耳颌部放散,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张口受限、体温升高,病程约为l周。病因至今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创伤:拔牙创创伤越大干槽发生率明显升高,尤其是手术时间长,牙槽骨有损伤者更为明显。

      ②局部血液循环改变:术后拔牙创内血液不易充盈,如局部血管收缩剂应用;或者拔牙后伤口异常出血。

      ③拔牙创伤口过大:尤其是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由于牙槽窝容纳部分牙冠,并缺少齿槽中隔,术后7天肉芽组织生长不易达到血块中心,血块中央部分易分解而脱落。

      ④感染:冠周炎症及邻牙远中龋易使血块感染而破坏。此外,下颌智齿位于口腔后部下方,食物、唾液等容易进入伤口而感染。

      干槽症的治疗:目前多采用局部处理,首先清除坏死腐败组织,冲洗拔牙创后,放人碘仿纱条,可同时放入抗菌素、安抚剂及止痛剂等。每天换药一次,待骨面有新生肉芽复盖后疼痛即可消失。在局部处理的同时可配合服用消炎止痛药物和局部理疗等。

      求医网温馨提示:拔牙当天或次日出血较多,可在创面上置相应大小的敷料。拔牙第2天,创口仍有剧痛,而创口内并无血块凝结,但有污秽物、臭味,系并发局限性牙槽窝骨髓炎。应每日用温热盐水和3%双氧水交替冲洗,并置相应大小的碘仿纱条加极少量丁香油填塞至创口愈合为止。

      【参考文献:《拔牙攻略》、《口腔疾病调养与护理》】

    2013-12-20 13:53:51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