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肝患者的初期症状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腹胀、乏力、肝区不适、厌食等常见症状,除此之外一些病人还会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现象。此时的情况就比较危险了需要及时的接受诊断并治疗。酒精肝若不能及时治疗还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
诊断检查
1.有饮酒史,较重的肝硬化可呈大细胞性贫血。
2.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增高,前者增高不明显,AST/ALT比值大于2有诊断意义,ALT不灵敏是因乙醛使酶的活性辅因子B6下降,肝组织内ALT比AST活性受抑制更显著。
3.γ-谷氨酰转肽酶(γ-谷氨酰转肽酶:【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分布在肝细胞细胞质和毛细胆管内皮中,酒精损伤肝细胞微粒体时升高较灵敏。
4.氨基酸谱中α氨基丁酸和亮氨酸成比例的升高。
5.靛氰绿滞留试验异常为早期指标。
6.血清内特异性,酒精性透明小体抗原抗体阳性,重症时抗原抗体均阳性;恢复期抗原阴性,抗体仍短时间阳性,若抗原抗体持续阳性表明病情进展,血清IgA升高,并有低锌血症,高锌尿症,故肝病时肾锌清除率,有助病因诊断。
7.间接免疫荧光法可测酒精性肝病血中肝细胞膜抗体阳性,其阳性率为74%。
8.酒精口服法负荷试验测糖蛋白,前白蛋白,d2HS糖蛋白,触珠蛋白的变化,酒精性脂肪肝时均减低,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时均增高。
9.酒精肝病再饮酒时,血中前胶原Ⅲ肽(PⅢP)明显增加。
10.肝脏活组织检查 可见肝组织内酒精性透明蛋白小体(Mallorys alcoholic hyalin),巨线粒体。
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检查
(1)脂肪肝:显示肝体积增大,实质出现均匀一致的细小回声,并有细小光点密集,声束衰减增强的“明亮肝”。
(2)酒精性肝硬化中见脾脏肿大。肝实质回声增强,尾叶相对增大。脾静脉及门静脉直径明显超过正常(前者正常1.0cm,后者为1.5cm)。
2.CT检查
(1)脂肪肝:其特点为全肝、肝叶或局部密度低于脾脏的改变。增强扫描时正常肝区及脾脏明显强化,与脂肪肝区的低密度对比更明显。
(2)肝硬化:其特点为肝裂增宽,肝叶各叶比例失调,尾叶相对增大,肝有变形,脾增大,大于5个肋单元。
3.肝活组织检查 可确定有无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并可通过组织学检查与其他病毒性肝炎鉴别。
(1)脂肪肝:肝病变的主体约1/3以上肝小叶(全部肝细胞1/3以上)脂肪化可确诊。
(2)酒精性肝炎:其组织特点有酒精性透明小体(Mallory小体);伴有嗜中性白细胞浸润的细胞坏死;肝细胞的气球样变。
(3)酒精性肝硬化:典型的肝硬化呈小结节性。结节内不含有汇管区和中央静脉,结节的大小相似,并被纤维隔所包围,结节直径常小于3mm,一般不超过1cm。随着病理的演变可形成大结节或坏死后性肝硬化。
求医网温馨提示:酒精肝患者的日常保健非常重要。酒精对肝细胞有较强的毒性,95%的酒精直接影响蛋白、脂肪的代谢功能,患者应该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克服和消除恼怒,忧郁、疑虑、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要注意多休息、适量的运动。
【参考文献:《酒精性肝病》《酒精性疾病的防治》】
2013-12-13 11: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