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中西医诊断腰间盘突出依据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广大的白领一族也加入进来。腰间盘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由于外因、内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从而形成了腰间盘突出。

      中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依据:

      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该类患者多数有明显外伤史。患者在外伤之后腰部的活动受到限制,并且疼痛难忍,脊柱发生侧弯。腰部有明显压痛点,可放射至下肢。患者在腰椎间盘突出后期可以感觉到下肢麻木疼痛,严重时下肢肌肉萎缩。是因为受伤后气血瘀阻,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风寒湿

      风寒湿,此类患者发病原因没有明显的诱因,患者逐渐感觉到腰部和下肢疼痛,活动不便,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脊柱病变更加严重,发生侧弯,此时患者会出现压痛和放射痛。患者病情随天气变化而变化,寒冷时发病。属于风寒湿邪所致。

      肾虚

      肾虚,患者诉有慢性疾病史,素来体质欠佳,导致肾脏的精血亏损,无以滋养经脉,引起腰腿疼痛,数年时轻时重。患者畏寒,面色发白,或者口干舌燥、面部潮红。

      西医检查:

      1、扫描全面:CT检查应包括上、下椎弓根在内的薄层扫描,如只扫描椎弓根上方,很可能会导致诊断遗漏,必要时可行冠状面重建。

      2、排查肿瘤可能性:椎间盘髓核呈软组织密度突出,一般较易鉴别,但当突出物位于椎间孔内或椎间孔外时,与邻近的神经根(神经根【译】:是人体各种发射条件必须要经过的部位,临床上常习惯地特指脊神经根。)和后根神经节密度大致相等,应注意排查肿瘤可能性。

      2、必要时进行CT椎间盘造影:疑似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经CT检查难以确诊时,应行CT椎间盘造影,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脊髓造影、椎间盘造影、CT检查与CT脊髓造影均可应用检查腰椎间盘突出,但经研究比较后表明,脊髓造影的诊断正确率为12.5%,椎间盘造影为37.5%,CT检查与CT脊髓造影均为50%,而CT椎间盘造影的诊断正确率则高达93.8%。

      求医网温馨提示:预防腰间盘突出就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了解正确的站姿、坐姿以及劳作时应该注意的手势和动作,日常合理的安排体育锻炼。一些腰间盘突出患者会伴发马尾神经损害,从而引起便秘、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所以预防腰间盘突出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3-12-03 14: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