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闭塞会阻碍血管的正常运行,导致血液无法及时供应,造成组织坏死现象的发生。为了尽快治愈动脉闭塞就要求患者尽早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病症不同,应采取的用药剂量与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现在就具体了解一下吧。
中医辩证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发于大、中型动脉的粥样硬化性血管病。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低下、肥胖、血液高凝状态、吸烟、遗传等因素有关。病变初期进展缓慢,随着发展,可发生急性或慢性肢体缺血表现。本病属中医“脉痹、脱疽”范畴,多因寒湿凝聚脉络,闭塞不通所致。
1、阴寒血凝(初期),肢体怕冷,趾温低,触之发凉,遇冷疼痛,夜间痛重,皮肤苍白,行走沉重麻木,易疲劳,有间歇跛行,舌暗或有淤斑、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阳通脉活血。
2、温热蕴毒(中期):破溃不愈,患肢肿痛持续不解,局部红紫,有灼热感,脓黄稠腥臭,伴见恶寒发热,头痛乏力,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3、阴虚化热(中期):患肢疼痛及跛行加重,趾端或足破溃,局部红肿,发热,久不愈合,脓稠浊,秽臭,心烦失眠,舌红暗苔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清热。
4、正虚邪陷(后期);身体消瘦,精神疲惫,患肢肌肉萎缩或干枯状,皮肤干燥而带鳞屑,毛发及指甲生长差,溃烂深陷难愈,脓稀少,甚则骨外露,舌淡暗,脉沉细或弱。
治法:温阳通脉,补益气血。更多动脉闭塞用药详情>>>[page]
药物治疗动脉硬化闭塞能治标吗?
动脉硬化性闭塞是一种器质性病变,至今尚无一种药物能使病变动脉恢复弹性和再通。目前所用药物的主要作用在于减缓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肢的侧支循环,缓解疼痛和促使溃疡愈合,避免截肢。但如果症状严重,还是应该采取手术治疗。患者一旦出现间歇性跛行并经动脉造影证实有下肢动脉严重狭窄(管径小于正常管径的 50%)时则需手术治疗。当伴有严重静息痛或足趾溃疡及坏疽时,更需手术治疗,但此时手术效果已不尽如人意了。
动脉硬化性闭塞的病人约有40%~50%伴有高血压,常给手术带来一定危险性,故应同时治疗高血压。常用的降压药物有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降压药和调节剂量。
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的用药指标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早期可以使用血管扩张药,意在促进更多的侧支循环形成,以缓解症状。如地巴唑、硝苯吡啶、妥拉苏林、烟酸等,可解除血管痉挛和促进侧支循环,从而改善患肢血液供应。中草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毛冬青等有活血化淤作用,对本病有一定疗效。还可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毫升放入500毫升低分子右旋糖酐作静脉滴注,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对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有一定作用。
另外,血脂过高的病人经饮食控制后血脂仍不降低者,可用降血脂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及其衍生物等,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服用。
如果仅是局限的动脉狭窄或闭塞,可以在局部麻醉或全麻下经皮穿刺,对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球囊扩张,放置一个或多个支架进行支撑,从而恢复动脉血流。此手术创伤小,使过去一些身体状况较差已失去手术时机的老年朋友有了重新获得手术成功的机会。如果经动脉球囊扩张、安装动脉内支架失败,就必须进行血管搭桥术。动脉闭塞的专业治疗导航地图
2013-10-30 16: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