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解析动静脉畸形的症状表现

      动静脉畸形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是比较棘手的,我们都希望可以远离该疾病的困扰,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鉴别该疾病,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动静脉畸形的症状表现。


    动静脉畸形的症状

      脑动静脉畸形的检查:

      1、颅内平片

      多数病人无阳性发现。10%~20%病例可见病变钙化,20%~30%的钙化为线状、环状、斑状或不规则状,影像常很淡。若脑膜中动脉参与供血,可见颅骨脑膜中动脉沟增宽,颅底像棘孔扩大。颅后窝动静脉畸形致梗阻性脑积水者,可显示有颅内压增高征象。出血后可见松果体钙化移位。

      2、脑电图

      多数病人脑电图可出现异常,多为局限性的不正常活动,包括α节律的减少或消失,波率减慢,波幅降低,有时可出现弥漫性θ波。有脑内血肿者,可出现局灶的δ波。幕下动静脉畸形脑电图常呈不规则的慢波。约50%有癫痫史的病人可出现癫痫波形。脑电图异常发生在病变同侧者占70%~80%。少数病人一侧大脑半球动静脉畸形可表现为双侧脑电图异常,这是由于“脑盗血”现象,使对侧大脑半球缺血所致。深部小的血管畸形所致的癫痫用立体脑电图可描记出准确的癫痫灶。

      3、头颅MRI成像

      MRI检查对AVM诊断有特殊的价值。一般来说,快速流动的血液、呈涡流形式的血流在MRI图像上无论是T1加权或T2加权均呈低信号或无信号的条管状或圆点状的血管影,AVM表现为由这类“流空”血管影组成的团块状或斑块状病灶,边界不规则,常可显示粗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进出血管团。注射增强剂后,部分血管影强化。MRI对颅后窝的AVM诊断明显优于CT,其不存在颅骨伪迹的影响。此外,MRI图像中,可十分清晰地显示AVM病灶与周围脑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以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为手术入路的设计和预后的估计提供更详尽的资料。

      4、同位素扫描

      约90%~95%的幕上动静脉畸形同位素扫描时可出现阳性结果,一般用99Tc或197Hg作闪烁扫描连续摄像。多可作出定位诊断,表现为同位素集聚。但直径在2cm以下的动静脉畸形常难以发现。

      5、头颅CT扫描

      CT平扫时未出血的AVM呈现不规则的低、等或高密度混杂的病灶,可呈团块状,亦可点片状,边界不清。其内部高密度可为新鲜小出血点、含铁血黄素沉着、胶质增生、血栓形成或钙化。一般无占位效应,周围无明显的脑水肿征象。

      >>>>推荐阅读:动静脉畸形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page]

      注射造影剂后,表现为明显的斑点状或团状强化,有时可见与血管团相连的迂曲的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血管影。病灶周围可出现脑萎缩、脑室扩大或脑积水等。颅内出血时CT扫描可见蛛网膜下腔积血或脑内血肿,亦可伴脑室内出血。形成脑实质内血肿时常有占位征象,周围脑组织水肿,脑室受压、移位,甚至中线移向对侧。


    动静脉畸形的症状表现

      6、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AVM最重要的诊断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可获得清晰连续摄片的造影图像。AVM的特征性表现,在动脉期摄片上可见一根或数根异常增粗的供血动脉走向一团块状不规则的畸形血管病灶,同时有扩张、扭曲的引流静脉早期显现,大脑皮质AVM的引流静脉汇入上、下矢状窦、横窦、乙状窦等居多,深部病灶可由深静脉引流入直窦,再到横窦。

      脑动静脉畸形的症状:

      1、出血畸形血管破裂导致脑内、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意识障碍、呕吐头痛等症状。出血的好发年龄20~40岁。一般认为单支供应动脉供血、体积小、部位深在,以及后颅窝AVM容易急性破裂出血。

      2、头痛60%以上病人有长期头痛史,大多局限于一侧,也可全头痛,间断性或迁移性,类似偏头痛,可能与脑动脉及脑膜动脉的扩张有关,也可能与AVM小量出血、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有关。

      3、颅内杂音病人自己感觉到的要比旁人能听到者为多。当AVM巨大并位于浅表部位或累及硬脑膜或颅外组织时,杂音才较明显。压迫同侧颈总动脉可使杂音消失。

      4、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性智力减退,见于巨大的AVM中,由于脑盗血的程度严重,脑组织有弥漫性缺血及发育障碍。有的因癫痫发作频繁,脑功能受到癫痫放电及抗痫药物的双重抑制作用使智力减退。

      >>>>相关阅读:动静脉畸形如何诊治

      5、抽搐21%~67%为首发症状,多见于额、颞部AVM.抽搐的发生与脑缺血、病变周围进行性胶质增生,以及出血后的含铁血黄素刺激大脑皮层有关。早期抽搐服药物可控制,但最终药物治疗无效,抽搐难以控制。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动静脉畸形的症状表现的介绍,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介绍之后,对于如何鉴别出自己是否患有该疾病会有一定的帮助。

    2013-10-29 17: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