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详解药物治疗脑积水的措施

      求医专家特别提醒:脑积水的早期治疗决定了患者后期康复的状态。如果脑积水患者由于早期没有得到相应治疗,在疾病晚期极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危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下面求医小编就具体为各位讲解治疗脑积水的科学措施。

      瘫复康药物能治疗脑积水吗

      导致脑积水的直接原因是脑脊液循环障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液循环,促进水液代谢,以利于脑脊液的循环吸收。对于初期的脑积水患儿,只要经过正规有效的治疗,将来都可生活自理,一般不遗留严重后遗症。

      参蛇瘫复康药物严谨配伍,科学组方,重用金钱白花蛇、水蛭以疏通脉络,重用西洋参以大补元气,滑利血脉。并依据中医“无升而不降”的理论,采用 “升降”配伍法,使肾中精气徐徐上升,“升已而降”,以引导脑中积液下行。血脉流利,渠道通畅,真气充足,则积水自会隐消于无形之中。


    脑积水的治疗用药

      怀孕期间乱用药可致宝宝脑积水

      先天性脑积水的形成,主要是胎儿脑脊液循环系统发生障碍,表现在脑脊液分泌和吸收出现不平衡。脑积水产生的原因非常多,有先天发育不完善或是颅内感染,出血、脑外伤等。主要可分为遗传性因素和怀孕过程的外界干扰因素。怀孕过程受到的外界干扰因素,涉及方面很广,比如胎儿发育的环境、孕妇使用的药物、孕妇自身遭到病毒感染等。

      治疗脑积水之前的注意事项

      1、提倡适当年龄生育从有关资料显示,脑积水畸胎的发生率有随孕妇年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一般25—29岁组发生率最低,但差异无显著性,30岁以后发生率就有递增趋势。因此,提倡适当年龄生育,对预防脑积水儿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2、加强产前早期诊断及早终止妊娠,预防脑积水儿的出生。脑积水儿的产前早期诊断是预防脑积水儿出生的重要途径。由于明显的脑积水,在孕12-18 周即可通过B超查出,所以要加强B超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早终止妊娠,预防脑积水儿的出生,降低先天性脑积水的出生率。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胡群亮

      3、宣传优生知识,减少胎次。据有关资料表明,胎儿患脑积水的危险度可因孕妇产次增加而升高。两胎以上者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上升。因此,宣传优生知识,减少胎次,是防止脑积水儿的途径之一。

      4、加强优生教育,提高人口文化素质。据有关统计资料提示,脑积水儿的发生与孕妇文化程度有关,孕妇文化程度越低发生率越高,文盲与半文盲者后代的患病率最高。所以要提高人口的健康素质,首先应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以增强群众对优生教育的接受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page]

      治疗脑积水的方法有哪些

      1、病因治疗:切除占位病变,Arnold-Chiari畸形可作后颅凹及上颈椎板减压术,第四脑室闭锁畸形可作四脑室正中孔切开解除梗阻,脉络丛切除或电灼术减少脑脊液分泌等。

      2、脑脊液分流术 对不能纠正病因且药物治疗效果差者,可根据病变情况及阻塞部位选用脑脊液颅内或颅外分流术,颅内分流术常用脑室-小脑延髓池引流术及三脑室造瘘术等。颅外 分流术中目前疗效以脑室-心房分流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为好,但有感染及再阻塞的可能。都可以达到脑积水的治疗效果,但是要选择正确的方法。


    详解治疗脑积水的科学措施

      手术治疗先天性脑积水

      各种原因形成的先天性脑积水是分流手术的一定指征。分流手术的种类繁多,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有脑室腹腔分流术和脑室心房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若发生分流管端阻塞,仅需探察阻塞端。而脑室心房分流术后,若心房端阻塞或随患儿生长,心房端分流管滑脱,均必须寻找颈内静脉的分支置入分流管,寻找困难时仍需作脑室腹腔分流术,而且心房端分流管血栓阻塞率可达5%~ 8%。因此1983年Shut已有94%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仅 6%因患各种类型的腹腔疾患,不适于置入分流管才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常见脑积水并发症有以下几种:推荐阅读:脑积水的专业治疗导航地图

      1、腹腔内囊肿形成:发现后立即行矫正手术,将腹腔管重新安置在肝脏膈面,术后恢复良好。

      2、消化道反应:多见2a以下患儿,术后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其原因除局部手术打击外,主要为脑脊液对腹膜刺激所致,经对症处理,一般 3~5d症状可消失。

      3、有报道腹腔分流管穿入阴囊、直肠至体外,另有鞘膜积水、腹水、肠扭转等并发症。

      4、感染:国外有文献报道感染发生率已从30%降至 6%。可能与分流导管皮下途径长、局部感染机会较多有关。

      5、分流管阻塞:脑室端分流管阻塞的原因多为脉络丛组织、脑组织及凝血块阻塞,个别因分流管置入过深进入脑实质所致。为减少分流管阻塞,在置入脑室端分流管时若取侧脑室后角入路,分流管应自后角脉络丛组织达到侧脑室前角,远离脉络丛组织;若取侧脑室前角入路,则置入前角的分流管应有一定深度,如过浅,脑室缩小后分流管可退入脑组织形成阻塞。此外分流管置入脑室后,必须冲洗分流管中小血块及脑组织,以免阻塞分流管小孔。

    2013-10-29 16: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