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护理
因术中创伤较大,腹主动脉瘤术后易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和急性胃扩张,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慢,术后必须行胃肠减压。对于同时作肠系膜下动脉切断结扎的病人,我们着重注意有无腹泄、便血、左下腹痛及腹膜炎等降结肠、乙状结肠缺血病变的征象。
密切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间断胃肠减压。每日用温水冲洗胃管,检查胃管是否通畅。当病人腹胀,而胃管又无胃液引出时,检查胃管位置,是否打折或脱出,及时处理。本组有例术后发现腹胀,胃管阻塞。经重新插胃管后,引出200~300ml胃液腹胀减轻。留置胃管禁食水的病人常感口渴,咽部疼痛,口腔有异味,给予口腔护理。在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的条件下,可以饮用少量清水(准确记录饮水量),病人多感舒适,有利于刺激肠功能恢复。饮水量以湿润口腔为限,一般为10~20ml/次。对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的患者可自胃管内注入蓖麻油、中药、汤剂或灌肠治疗,以利胃肠道功能恢复。
肾功能保护
腹主动脉瘤有可能波及肾动脉。急性肾衰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常于术后48h内发生。虽然本组病变均未累及肾动脉,但由于应激反应,抗利尿素分泌增加可出现暂时性少尿。此外若术中长时间低血压,可引起肾脏缺血、肾小管坏死及肾动脉血栓形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造成严重的少尿和无尿。术后主要应严密观察尿量。注意出入量是否均衡,由于循环容量不足引起的少尿、无尿现象,可在充分补充容量的同时,予以利尿治疗。因此准确记录并比较出入量,出现出入量失衡时及时报告医生是此方面护理的主要内容。失血量多者可因输入大量库血而发生某种程度的溶血现象,发现有血红蛋白尿时,应适当碱化尿液,避免管型生成。
正确体位
术后主张病人卧床,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之后,采用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内渗出流向盆腔内(盆腔内腹膜吸收能力较强)。为避免人工血管吻合口撕脱出血,形成血肿或假性动脉瘤,主张7~10天后下地活动。在卧床期间,加强基础护理。病人出汗较多时,给予床上擦浴,保持床单位整洁、平整、干燥,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出现。老年病人较长时间卧床后,开始行走时肌力低下容易跌倒,需借助于拐杖或在他人的扶持下慢慢行走。术后3周内避免剧烈活动,有利于血管内、外膜的生长。
2013-10-21 14:48:19